行业动态

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因素

发布日期:2023-07-02 浏览次数:

一、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因素
 
财政拨款和支付方式是影响高校财务管理的宏观因素。国内高校70%以上的收入依赖政府拨款。专项拨款已成为高校政府拨款的主要方式。专项项目的资金收入远高于普通日常资金收入。由于专项拨款“专项资金”的特点,高校无法自由配置。因此,在现行的政府拨款制度下,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高效规模的扩大和改革,营业收入和捐赠收入出现在收入来源中,使收入来源更加多样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也是影响高校财务管理模式选择的另一个因素。改革的实施使高校的自主权越来越大,为高校的分级管理和提高高校的积极性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二、高校财务管理问题
 
1.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在基础设施项目、材料采购等方面经常发生经济违规行为,与内部控制不完善有很大关系。首先,内部控制内容不完善,缺乏内部财务监督机制,使高校容易失去投资方向。其次,内部控制机制的形式大于本质。虽然许多高校在形式上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严格执行。最后,内部控制的范围和领域过于片面。虽然一些高校对财政资金有严格的监控,但他们忽视了对资本预算以外的控制。
 
2.人员结构不合理
 
在以政府拨款为主的高校,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相对简单,对会计人员的‘会计水平’要求较低。因此,高校往往选择财务人员来解决教职工家属的就业问题,导致财务部门整体素质较低。非会计专业人员不能利用财务知识和新技术来预测和判断高校的财务风险,更不用说成为高校领导决策的好工作人员了。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严重阻碍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随着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必须培养一批高技能的高校财务人员。
 
3.运行机制不完善
 
无论什么样的财务管理模式,都不能完全避免财务权力集中和分散的矛盾。这一矛盾也是财务管理中的一个漏洞。过于强调权力集中,影响决策民主化,缺乏完整可控的经济责任调查机制,导致热情低下,相互推诿现象频发。
 
4.高校财务管理所有者考核不足
 
国家是高校所有资产的所有者和控制人。国家将高校资金委托给高校领导进行管理和经营,但在资产投入产出方面没有相关的考核指标或流程,导致责任和权利不统一,造成财务问题甚至财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