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远程审计的应用策略

发布日期:2025-11-05 浏览次数:

远程审计的应用策略
 
(1)明确不同阶段的审计目标
 
制定远程审计方案,要明确“总体分析、重点异常、阶段执行、系统判断”的总体目标,充分结合审计立足服务、促进管理的功能,努力做到重点突出、措施得当、针对性强。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远程审计不足以完全取代现场审计,这是相互补充和确认的。在远程审计阶段,首先要对数据进行初步审计,熟悉和掌握业务运作活动、内部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总体情况,形成初步审计判断,发现审计疑点,标记内部控制漏洞,评估审计风险,确定审计范围、内容和对策,提出参与者的需求。现场审计阶段更多的是基于远程审计中发现的疑点和漏洞,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审计建议。
 
(2)重点关注远程审计
 
远程审计的实施计划应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突出被审计单位的工作内容和特点,最大限度地提高远程审计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一方面,关键事项应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来确定。远程审计应结合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发展和行业类型,明确业务链是否连接,通过远程登录相关业务系统、财务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审批流程、制度规定、资产库存,寻求突破重点;另一方面,以企业在网络中的感知为关键判断,结合相关监管制度,对被审计单位网络中披露的信息进行比较核实,相关违规行为、处罚和上级整改要求可纳入审计重点,进一步提高审计捕获信息的敏锐度。
 
(三)远程审计准备程序
 
一是编制数据需求清单。通过远程收集、总结和分析审前调查数据,收集内部管理制度、重要会议记录、合同等相关纸质和电子数据,熟悉内部机构设置、业务流程、管理制度、决策、监督、报告审批制度等基本情况。二是发放问卷。将调查内容和大纲设置为问题或选项,结合要理解的内容形成定量指标,提高远程点对点工作效率。通过对问卷问题设计和结果的统计分析,有针对性地关注具体问题,全面客观地了解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三是访谈调查。通过远程在线视频会议,采访掌握被审计单位干部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更广泛的人员范围内收集更多信息,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度的实施效果,找到关注问题的突破口。四是开展审前培训。实现远程审计信息系统运行、审计文件编写规范和审计取证标准的统一,培训审计人员掌握审计计划的内容和要求,审计单位执行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制度和行业特殊规定,明确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审计对策和审计分工。
 
(四)远程审计实施过程
 
一是加强审计数据分析。横向或纵向比较分析财务报表、统计数据等财务业务数据,考虑审前调查数据反映的各种内涵关系,拆解相关经济活动因素,找出经济活动因素的变化趋势,结合异常波动找到审计问题的突破点和可能的线索。二是保证取证依据充分。审计人员应当对远程收集的审计证据进行分析、总结和比较,消除重复冗余、缺乏相关证据,根据审计证据编写审计证据,审计发现问题的时间、性质、金额等信息应当有合理的证据支持,为后续现场审计铺平道路。三是确保审计记录完整。远程审计需要客观地描述和记录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疑问,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经理进行详细的在线沟通,了解事项的过程和背景,确保时间清晰、组织清晰、基础充分。对涉及欺诈等敏感问题的初步判断,应注意知识范围和沟通方式。
 

上一篇:思考远程审计的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