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发布日期:2025-09-01 浏览次数:次
21世纪,人类全面进入信息社会。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对传统会计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在会计基础和会计工作方法上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的手工审计在新条件下非常不舒服,迫切需要现有的审计工作进行相应的变更、补充和改进。目前,由于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促进我国电算化审计工作的顺利发展,作者讨论了如何做好审计工作。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1)存储介质的变化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在手工会计的条件下,从原始凭证到会计凭证、各种账簿和编制的会计报表都以纸的形式存储,审计线索是纸质账簿信息。审计人员通过阅读这些纸质信息和自己的经验判断来获取审计信息。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处理集中在计算机上,会计信息集中在磁性介质上,只留下肉眼看不见的线索。对于长期手工审计的人来说,过去习惯于应用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有审计工作的要求。虽然他们非常熟悉审计方法的想法,但他们无法从财务软件提供的复杂会计功能和各种软件的不同操作界面入手。面对这种情况,自然会影响他们寻找漏洞、揭露矛盾、查错防弊、取证等工作的正常进行。
(2)财务软件的效率对审计方法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给会计工作带来了高效率。在原有的手工条件下,完成凭证的审核、记账、结账和报表编制需要很多天,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也不是很高。电算化工作实施后,这些工作几分钟内就能完成。工作效率高、准确性高是难以想象的。在这种会计条件下,一方面,如果继续采用手工审计的方法,由于操作技术的局限性和效率低,越来越难以满足国家提出的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实现,会计人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账簿进行重大调整,不留痕迹。因此,如何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审计工作的及时性、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和手段进行审计已成为审计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
(3)会计电算化应用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由于会计电算化实施后,审计对象不再是手工会计数据,而是成为会计电算化系统。一方面,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是否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能满足会计信息用户的要求。其次,会计软件程序的质量是否符合数据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软件程序是否具有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最终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正确、可靠。根据上述分析,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评估、会计电算化会计系统程序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会计数据审计。
(四)会计电算化的技术性对审计人员素质要求的影响
由于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处理的信息系统更复杂,技术要求更高,审计内容和范围更广泛、更复杂。在传统的手工审计下,从事审计工作的大多是掌握丰富会计知识和审计方法的专业人员,但面对会计电算化,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还要求对电算化会计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对输入输出控制、数据处理过程和可能的欺诈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但在我国审计工作中,由于电算化审计理论和实践研究相对滞后,缺乏复合审计人才,审计人员不适应磁介质存储的账单数据,难以进行有效的电算化审计。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