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发布日期:2025-04-12 浏览次数:次
加强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1、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高地方政府财政能力
我国目前的财政体制仍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权与权力的不匹配,严重制约了地方政府充分行使其职能权力。地方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和社会保障方面往往存在大量的资金缺口,导致大量的债务需要筹集资金。因此,要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必须从源头入手,进一步深化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为地方政府创造更多的收入来源。首先,要进一步扩大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逐步使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稳步推进增值税改革,在适当时期征收房产税和财产税,向地方政府倾斜更多的税收收入,为其创造更多的税收来源。中央政府应当对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承担更多责任。通过财政体制改革,地方政府可以逐步摆脱对债务的依赖。其次,要逐步赋予省级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权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将逐步提上议事日程。国家应当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制度,明确地方政府发行公共债券的主体、条件、步骤和有关监督制度。通过发行公债,进一步丰富了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为逐步解决债务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促进地方投融资市场化
目前,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融资渠道相对狭窄,大部分融资来自政府信用担保银行贷款,导致投融资平台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来源单一,缺乏抗风险能力。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应不断推进地方投融资行为的市场化,逐步将投融资平台推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投融资行为中的作用,降低投融资平台的风险。首先,地方投融资平台要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引入股权融资、公司债券、产权交易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多渠道资金,通过资产管理公司和产权交易平台整合投融资平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其次,要不断降低信贷融资在投融资平台上的融资比例,优化平台的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分散资本风险。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逐步赋予地方政府发行公共债券的权力,如发行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市政债券。最后,逐步完善风险定价机制和信用评级制度,对投融资平台公司进行严格的信用评级和风险分类,鼓励资产结构合理、信用评级高的公司发行公司债券和中期票据进行融资。
3、加强对地方投融资平台的监管
地方政府应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监督,及时清理、核实和处理平台债务。按照分类管理和区别对待的原则,分别处理未偿债务和在建项目的后续债务问题。首先,区分当地融资平台公司的业务性质,分为经营业务、准经营业务和非经营业务,根据业务性质和特点制定合理的财务制度,对应平台公司的融资来源和投资责任,促进融资平台公司将服务重点转向偿付能力良好的项目。对于一些经营平台公司,应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公司向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实体转变。二是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管理和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不断完善投融资平台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其管理信息系统。
4、逐步将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体系
地方政府是投融资平台债务的最终支持者。因此,要进一步落实财政部门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建立政府债务集中管理制度,扭转当前政府债务多头管理、各自为政、权责不明的局面,防范债务问题带来的财政风险。要逐步建立以地方政府财政部门为主导,各地方职能部门参与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各级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收支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债务融资方案,制定债务偿还计划,加强对现有债务的监督,逐步解决债务问题;要把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范围,以预算的形式统一管理和约束地方政府债务,制定政府债务预算,监控债务动态,统一还债规范,从而提高政府债务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