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建设工程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布日期:2024-04-27 浏览次数:

建设工程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设工程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财务制度形同虚设
 
对于企业来说,建设项目财务制度是否完善,制度实施是否有效,制度运行过程中监督制度是否完善,取决于管理者能否从根本上认识到财务管理对整个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通常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在提高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方面的重要性,财务管理意识薄弱,不重视会计人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许多管理者认为,企业效益的提高和利润主要取决于建设项目的数量,全心全意获得建设项目,争取尽可能多的投标和中标。对于管理者来说,财务管理本身并不产生任何效益,只是一个服务型部门。而且,许多财务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者的权利,限制了管理者的各种消费。管理者从内心抵制财务管理,更不用说支持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了。其次,许多建筑企业的财务制度脱离了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复制其他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财务操作步骤,机制与实际实施严重脱节。由于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随意执行,缺乏统一的操作程序,财务制度是徒劳的。第三,管理者对会计人员重视不够。财务管理本身虽然没有效益,但财务岗位对管理者来说是一个敏感的岗位,很多领导把家人和亲戚安排到财务岗位。而且这些人员本身没有资格证书,而且能力有限。由于财务岗位人员安排的随意性,错账、假账经常发生,会计操作不合理,财务信息不准确,不能为管理者提供有利于决策的财务信息。此外,由于财务人员素质能力有限,主观主动性难以有效发挥,财务工作仅停留在简单的凭证、会计、报表等基本操作角度,难以实现管理职能,难以实现财务制度水平,更难发挥财务管理在提高企业效率中的重要性,如此恶性循环,管理者更不注重财务管理。[1]
 
2. 缺乏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成本管理混乱
 
由于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复杂,公司会计人员能力有限,管理者对财务成本管理重视不够,建设项目缺乏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成本管理混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本管理方法不完善。目前,我国对成本管理缺乏统一的制度规定,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由企业内部实际情况制定。目前,许多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相对落后,方法相对简单,大多根据工程成本和施工进度计算收入和成本。由于各施工企业实际情况不同,缺乏统一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企业根据各施工项目的内容和特点指定成本管理方法,实际成本管理效果有限。二是成本管理没有实现责任与权益的有效结合。科学、有效、严格的成本管理方法需要有效的成本责任制来保证其顺利进行,否则成本管理将形式化,难以取得实际效果。目前,大多数建筑企业建设项目的成本管理由项目经理负责,技术部、物资管理部、施工部等与成本管理相关的各部门没有明确的责任制。这样,在施工过程中,一旦成本增加或成本管理失控,就很难调查人员,相应的责任也没有一定的部门和员工负担。此外,对于建设项目,有许多项目是隐蔽的,无法确定相应的责任所有权。当成本不合理或成本增加时,一般不会结束,这对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极为不利。三是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不严。施工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项目的顺利完成需要各部门、各人员的相互配合和协调。目前,许多建设项目在管理上不作为或管理不当。在施工阶段,工人经常工作,材料质量不合格,材料收集无计划,造成大量材料浪费,设备运行不合理,实际上增加了项目支出。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压力,不得不赶上进度,导致成本盲目增加,成本盲目增加,利润迅速下降。在施工后期,财务人员通常不参与项目审计。成本计算所需的原始信息来自相关部门提供的合同信息或相关支出账单。即使有些项目成本超支,原因也无法找出。总结经验教训难,提出有效的成本改进方法难以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出现。[2]
 
3. 财务人员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于建设工程来说,一般施工周期比较长,很多项目都会涉及到跨年会计的问题。而且很多建设项目都是现场作业,流动性强,工作不规范,会计数据收集往往不完整、滞后。会计人员核算所需的原始数据基本上取决于各部门提供的各种原始文件,许多账单不完整,甚至不合理、不合法。这实际上增加了财务会计的难度,往往导致财务账户信息与项目的实际进展相差很大。此外,建设项目发生的一些费用很难区分是成本还是成本,有些费用往往是成本化的,因此会计成本难以反映真实的项目成本,财务信息扭曲。施工过程中通常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超过定额或临时变更定额的现象时有发生。原始文件变化较大。有关人员不能及时向财务部反馈变更数据的,导致财务信息严重扭曲。第三,建设工程项目收入按会计准则15施工合同会计准则执行,建设工程项目按流程估算,估算方法通常依靠施工人员的主观判断,容易估算不准确导致财务会计不准确,导致人工收入和利润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