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中国政府财务报告现状

发布日期:2023-09-24 浏览次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政府职能的转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反映政府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大力推进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改革。我国现行政府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是制约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信任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和改革财务报告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中国政府财务报告现状
 
政府财务报告是对一定会计期间的政府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报告和总结,用于反映和评价政府主体的绩效水平和委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的会计文件。信息用户可以做出相应的决定。
 
目前,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由总预算单位、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组成。为提供财务信息的主要形式,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仍以1998年开始实施的“三制一”为基础。目前的政府财务报告在很大程度上只报告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反映了预算收支情况和结果,不能提供更多的财务信息,特别是政府财务状况等重要信息。
 
二、中国政府财务报告存在问题
 
(1)制度过于分散,不利于监督。预算会计制度由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财政总预算会计组成。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所反映的信息相对分散,不能充分反映相关债务、债权、资产等,行政单位会计和财政总预算会计可能在某些项目中重复。由于缺乏政府资产、权益和负债的完整信息,财政部门的内部管理无法系统、全面地分析政府的财务状况,缺乏财政政策决策的真实依据,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不高。
 
(2)财务报告内容过于简单,不利于使用和分析。我国高度重视预算会计是预算管理的服务,提供国家宏观管理所需的信息是预算会计的目标。目前的预算会计报表不能系统、全面地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债情况。财务报告反映政府部门负债时,由于总预算会计报表不能反映未来本息偿还情况、社会保险基金未来负债,以及政府作为担保形成的大量隐性债务。由于这种情况,不仅司法机关和公众舆论难以监督,各级政府部门也难以了解。
 
(3)财务报告透明度低,难以进行外部监督。我国现行财务报告用于政府和行政机构的管理和使用,不考虑审计机构、公众和相关利益相关者的需要。财务报告透明度低,使得财务报告难以接受外部监督。现阶段,我国面临着公共财务管理改革和财务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政府披露相关信息,这也是建立和完善财务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