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前进”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做
发布日期:2023-07-27 浏览次数:次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前进”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做法
高校实施内部审计“前进”是实现四个转变:指导思想和工作定位,实现从结果到过程、监督到监督和服务的转变;在审计内容上,实现从简单财务错误到改进管理的转变;在审计方法上,从简单基础设施(维修)项目结算审计到全过程跟踪审计、领导干部离职审计到任职前或任职审计;在审计手段上,实现从手工操作到计算机审计、网络实时审计的转变。
(一)加快审计理念转变速度
在审计中,我们不仅要注意结果的审计,更要注意财务论文的审计过程,实现从注重治标到注重治本的转变,从查错纠弊到风险审计的转变;以加强风险控制和防范为目标,注重内部控制能力及其有效性的审计和评价,发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促进高校内部管理中的建设性作用。
(二)扩大内部审计覆盖领域
除基础设施(维修)项目审计、财务收支、预决算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外,每年还可按计划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效率审计。同时,按照“综合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将所有高校经济活动纳入审计范围,特别注意从未审计或长期未审计的单位,不留死角。
(三)实施审计方法创新工作
从事后审计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并重转变财务论文,建立以“事前审计为基础、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审计方式,实现审计项目的动态管理和监督,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在防范和控制风险中的积极作用。例如,在基础设施(维修)工程领域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实现项目全过程审计与建设项目同步,对项目立项、决策、设计、招标、施工监理、竣工结算等全过程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服务和监督;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建立“以任前任中审计为主,兼顾离任审计”的审计模式,坚持离任必有审计、先审后离任、先审后财务论文,把审计评价作为任免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加强审计手段创新能力
在审计手段方面,现代审计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发挥了多种形式、全方位的监督和服务作用。一是实现从传统手工操作向信息科学审计手段的转变,构建集网络审计、实时审计、网上审计为一体的现代审计平台,实现对重点项目资金的实时动态监控,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二是探索建立“两书、两报告”制度(“两书”、“管理建议”、“审计建议”、“两报告”、“审计专项调查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年度或半年)”),充分发挥其在促进管理和服务领导决策中的作用。三是充分发挥审计专项调查财务论文的作用,积极开展教育收费专项审计调查、“小金库”清理、工程领域专项治理等热点关键问题的审计调查,找出家庭背景,解决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