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推动医院财务管理迈上新台阶

发布日期:2023-06-29 浏览次数:

在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关键时刻,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形势下出台。仔细阅读后,我们觉得新制度有很多亮点,带来了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财务经理面临新的任务,要抓住新的机遇,以预算管理、精细化管理、企业化管理、风险管理的理念渗透到日常财务工作中,积极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推动医疗体制改革进程,推动医院财务管理迈上新台阶。
 
与旧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相比,新制度的引入反映了医院财务理念的更新,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学习和研究,笔者认为新制度体现了五个新的财务理念,供大家共同探讨。
 
一、预算管理理念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在旧医院制度中几乎没有涉及。新制度明确规定,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固定补贴、超支不补、余额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并规定地方政府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有条件的医院实施“核定收支、收支、超额收缴、差额补贴、奖惩明确”等多种管理方法的试点;在明确医院预算管理总体办法的基础上,与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相衔接,明确了医院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等各个环节的方法、原则和程序、在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财政部门、医院等主体的职责。该制度还要求,部分会计科目应根据预算支出功能设置详细科目,并进行详细会计,国家和地方政府可根据外部条件的变化实施不同的预算管理措施。预算信息和财务信息同时容纳在会计系统中,建立了兼顾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双目标、双基础的会计模式,是新制度的一大亮点。新医院会计制度强调预算管理与会计的关系,预算管理内容渗透到日常会计中,加强预算约束和管理,将医院所有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大大加强了预算的约束力,实现了事前控制、执行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新制度强调了医院“公益”属性对会计和监督的需要。医疗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增加对医院的财政补贴。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是通过预算管理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作用。党委书记、卫生部副部长张茂说:“新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医院全面加强预算管理,严格医疗机构财务管理,规范业务活动,完善运行机制,有利于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进程。新制度的预算管理也有利于充分发挥财务会计部门参与管理和决策的作用,提高医院成本控制水平,提高整体资金利用水平,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科学性。
 
二、精细化管理理念
 
新制度引导医院更加重视财务精细化管理,如固定资产及其折旧核算,可以帮助医院更准确地管理其资产,计算相关成本;对于预算编制和实施的要求,将积极推动医院建立更有效的预算制定和实施制度;财务报告制度的完善将有助于医院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更科学地进行财务分析,发现财务活动中的问题;新制度强化了成本管理的要求,明确规定了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分摊的过程、成本范围、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细化了医疗成本收集会计制度,为医疗成本分摊和会计提供了一致、可验证的基础数据。两部委对医疗机构财务、会计、注册会计师审计进行了重大改革,共同启动了五项制度。五项制度的同步启动也是深化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科学精细管理的体现。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旨在减轻全民的医疗负担,改善民生,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其核心是建立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通过完善财政支持,优化社会医疗体制,全民特别是公立医院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将在这一改革中发挥主要作用,改变医院财务管理活动的定位,即更加注重公益性,淡化利润的重要性,调整医院财务管理的重点,医院财务管理的重点从创造收入转向更加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率,医院特别需要加强精细化管理,严格控制医疗成本。精细化管理将渗透到会计、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成本核算等环节,使财务管理过程更加科学严谨,管理效果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