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内涵及职能
发布日期:2025-11-22 浏览次数:
一、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内涵及职能
(1)企业内部审计的内涵
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定义了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机构的价值,提高机构的运营效率,采用系统、标准化的方法来评估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帮助机构实现其目标。”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监督和评价企业集团控制系统,确保及时发现企业集团内部潜在的业务风险和管理缺点,提供真实可靠的咨询活动。
(2)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职能
1、监督职能的实施。首先,要监督其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在审计过程中,要监督其经营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企业的政策、政策和工作程序是否正确实施,确保经济的良好运行;其次,要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进行必要的监督。在审计过程中,要检查其财务收支统计是否真实,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性;第三,监督经济活动的有效性。
2、评价功能的实施。首先,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有效地控制其他因素。其次,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公平评价。加强对企业财务收支和生产经济活动的审计,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业绩,分析影响企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促进企业发展。
二、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审计机构不完善,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大多隶属于董事会及其下属的审计委员会,由董事会直接授权,在企业中占有较高的地位 ,独立性强。表面上看,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董事会负责,但实际上,内部审计往往受到企业经理等部门的制约和影响。部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领导由财务部门负责人兼任。内部审计监督制度空洞,岗位责任不明确,隶属关系不明确,独立性相对较差。
(2)内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缺乏科学性。大多数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仍主要是手工审计,根据审计人员自身的经验和专业判断随机抽样,抽样样本的代表性缺乏科学依据,统计抽样较少,审前调查较少,信息步伐落后于其他部门,审计风险缺乏有效量化。在审计程序中,一些审计人员可能会忽略繁琐的审计程序,这可能会影响审计结论的正确性。
(3)内部审计的及时性滞后。大多数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仍是事后审计,较少从事事事前审计,通常是错误填补工作,及时性滞后使审计结果无法及时有效地控制企业经营风险,缺乏预警机制,不能发挥积极的管理作用。企业只有提前预测,及时控制经营风险,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经营效率。
(4)内部审计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专业人员较少,大多与企业财务部门分离。虽然熟悉财务、会计等财务知识,但对现行政策、政策等现代管理知识缺乏掌握,人员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广泛审计覆盖的需要。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知识深度,知识结构不规范,专业技能培训不能实施,知识结构不能及时更新,导致内部审计人员不能满足现代企业集团工作的需要。
- 上一篇:环境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下一篇: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发展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