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发布日期:2025-11-19 浏览次数: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审计缺乏了解。许多机构领导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认为机构财政拨款,业务简单,不需要成本核算,每年有相关上级部门进行单位审计,不需要进行内部审计。有些人害怕内部审计,持怀疑态度,抵制内部审计,甚至不合作。由于缺乏对内部审计的理解,它阻碍了机构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
(2)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审计是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的内部机构和工作。因此,在内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单位利益的限制和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将不可避免地被削弱。事业单位审计部门的组织形式可以反映其独立性的弱化:部分单位在会计部门设立审计机构;部分将审计机构与纪检监察部门合并;部分单位领导既领导财务,又领导审计;部分单位审计人员负责会计。因此,单位内部审计难以客观公正地评价审计结果。
(3)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单一,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目前,大多数公共机构的内部审计工作仅限于财务收支审计,纠正违纪违规行为,实施审计后的监督作用。但在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单一财务收支审计已不能满足公共机构发展的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拓宽工作内容,以满足现代公共机构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4)审计程序不科学,审计方法和审计方法落后。审计程序是确保审计目标实现的一种手段。公共机构内部审计程序存在不规范、过于繁琐、程序僵化等缺点。一般来说,审计程序越繁琐,审计成本就越高。公共机构内部审计方法基本停留在会计凭证的逐一审计中,分析审计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使用范围不大,审计实践中手工审计的使用较多,导致审计效率低下。
(5)审计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审计业务的需要。审计是一项需要依靠经验和专业知识来判断的工作,对专业判断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但是,我国没有一套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评价标准和方法,不能科学选择内部审计人员。单位内部选拔审计人员时,基本以经验为主,更多的是从会计人员中选拔出来的。因此,审计人员缺乏审计技能,专业判断水平低,难以满足审计业务的需要。
- 上一篇:对内部审计的基本认识
- 下一篇:做好审前准备工作,夯实审计工作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