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审计促进组织治理优化的途径:例证分析
发布日期:2025-11-14 浏览次数:
制度审计促进组织治理优化的途径:例证分析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系统审计和混合交易审计如何促进被审计单位的组织治理优化。理论的活力在于它解释现实世界的能力。下面,用这个理论框架来分析现实世界中的两个典型例子,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这个理论框架。
(1)内部控制评估已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业务
目前,内部审计的主要审计内容是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这显然是制度审计。然而,IIA对内部审计内容的定义并不总是如此,但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如表1所示。
表1显示,审计内容方面,SRIANo.1和SRIANo.2定义为会计、财务等业务活动,SRIANo.3和SRIANo.4定义为业务活动,SPPI和IPPF定义为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从审计路径的角度来看,各种活动都属于交易,因此其审计路径为交易审计;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属于制度,其审计路径为制度审计。内部审计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审计目标可以看出,在SPPI和IPPF阶段,审计目标是增加价值,改善组织运作,帮助组织实现目标。其核心内涵是优化组织治理,实现组织目标。正是因为要优化组织治理,审计内容才变成了制度,审计路径才变成了制度审计,这与本文的理论预期是一致的。
(2)完善中国政府审计促进制度、机制和制度
中国正处于制度转型、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时期。总的来说,国家治理尚未实现。?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制度变化,所以有很多违规行为。在这种背景下,对这些违规行为的审计自然成为主要的审计主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政府审计就是行为审计。然而,就审计路径而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交易审计路径,而是在交易审计的基础上,具有制度审计路径的内涵,提倡“建设性、批判性”。对于发现的问题,一般需要跟踪原因,发现制度、机制和制度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制度的建议。在这条审计路径的选择下,中国政府几乎每个项目都会提出完善制度、机制和制度的审计建议。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以来,仅经济责任审计就向各级党委、政府提交了32万多份报告和信息,提出了51万多项审计建议,促进了2万多项制度的完善。可见,我国国家审计在促进国家治理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5 ]。通过双重审计路径,促进国家治理的优化,符合本文的理论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