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设计中的内部控制
发布日期:2025-10-20 浏览次数:
会计制度设计中的内部控制
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决定了内部会计制度必须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主线。因此,企业在会计制度设计中应贯穿内部控制的“限制控制”功能,使各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在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建立相互限制关系,经济业务不能由一人完全决定或完成。
(一)贯穿“制约控制”的基础
1.分工要合理。经济业务的全过程分为若干部分或环节,由不同部门或人员完成,不得由一人自始至终完成,实现适当的权利分割。
2.工作之间的约束。内部约束要求经济事项与会计事项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企业内不同职责和岗位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和实施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会计工作中的内部约束是会计与事务的分离,保证会计资金和物品的分配。会计人员不能既管理账户又管理物品,会计人员不得兼任出纳。
3.审计和检查应严格及时。从原始凭证的生产到最终的收付和登记,整个过程的每一步都应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审计。实现下一个会计程序,对上一个会计程序进行有效的检查和监督。同时,应附上必要的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的审计和检查工作。
4.建立完善的经济责任制。经济业务相关人员应当具有明确的工作职权和经济责任,并附有相应的奖惩制度,责任、权利、利益平等统一。
5.注意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对反映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会计信息,在设计内部控制系统时应严格、详细、系统。但是,我们应该权衡用于制定和实施控制系统的报酬及其产生的效益关系。对于非重要、制定和实施控制度成本高的经济业务,可以适当简化程序。
(2)建立有效可控的内控系统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受企业内外环境影响的大系统,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要实现企业内部控制,首先要根据单位经济活动的内容特点、经营管理的目标和管理要求,从明确职责权限、规范经济业务程序和程序、建立人员约束关系等方面提炼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建立完善的多项控制体系,形成严格的控制体系。
1.组织机构控制制度。包括内部组织的设置和合理有效的职能分工控制制度。内部组织的设置和职责分工应相互监控,各组织的职责权限必须授权,各类经济业务的经营必须经过不同部门,检查人员不属于被检查人员。
2.不相容的职位分离制度。经济业务集中在一个人处理时容易出现错误或欺诈行为的,需要制定不相容的分离制度。经济业务授权职务与执行职务分离、执行职务与记录职务分离、记录职务与审计职务分离、财产保管职务与记录职务分离。
3.授权批准制度。企业应当根据各级组织机构和负责人的岗位职责,确定其批准权限,使各项经济业务得到检查,防止授权不当或者滥用职权。对于一般日常经济业务,通常作为一般授权,在单位规章制度中明确;对特定经济业务实行特定授权制度,只有经授权批准后才能实施。
4.财产安全控制制度。为保护单位财产物资安全,在企业内建立限制财产接近制度、定期财务资产清查制度、组织机构控制制度、信息质量控制制度等各种控制制度。只有经授权批准的人才有权接近资产,实现资产的安全保护。
5.预算控制系统。在经营过程中,企业应根据市场经营预测和内部生产经营情况编制详细的经济业务预算或计划。企业应当授权明确预算的执行控制权,对预算内的资金进行责任人限额审批,对限额以上的资金进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预算外的支出,确保预算或计划的顺利完成。因此,它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6.会计监督制度。主要通过会计人员的标准会计和会计反映来参与经济活动的控制。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为目标,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控制。
7.会计信息控制系统。一是建立完善的原始凭证生成和传输制度,确保原始凭证填写、获取和传输的正确标准化,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二是实行严格的凭证审查制度。原始凭证主要是检查其反映业务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正确性和完整性。会计凭证的审查主要是经济内容是否与原始凭证一致,使用的会计科目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程序依据是否完整。三是建立标准化的会计处理程序和会计核查制度。会计处理程序应严格执行不相容的业务分离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核对会计,确保会计凭证、会计、表格、账实一致。此外,还需要建立文件记录制度、绩效报告控制制度等制度。
总之,企业的会计制度设计首先要明确设计目标,充分考虑与会计方法、会计环境和会计控制的关系,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使内部控制制度真正发挥其效率。
- 上一篇:加快我国会计规范国际化进程
- 下一篇:修改了财务报告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