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不足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不足

发布日期:2025-10-20 浏览次数: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在会计领域迈出了改革的步伐。会计改革是一个内涵丰富、范围广泛的范畴,包括会计制度改革、会计手段改革、会计管理制度改革、会计教育改革、会计观念改革等,会计制度改革是会计改革的本质和核心,不仅是会计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反映了会计改革的效果。
 
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不足
 
(1)行业会计制度的具体行为准则不符合企业改革的要求
 
1. 不能满足企业经营多元化发展的要求。随着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善和风险机制的日益形成,多元化经营将成为企业经营的必然趋势和战略选择。多元化经营必然使企业涉足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业务,实施现行会计规范要求企业设立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业务账户,采用不同的会计程序和方法进行会计处理,不仅增加多元化企业会计工作量,影响会计效率和质量,难以保持一致的口径,反映综合财务会计信息。
 
2. 不利于会计信息的行业比较和分析。行业会计制度的实施,使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会计处理的原则、程序、方法不同,不可避免地导致行业、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失去可比性,不方便投资者对潜在投资对象的比较、分析和选择,最终不利于资金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3. 不方便投资者对企业实施有效的财务监督。企业各投资者对企业实施财务监督的主要依据是财务会计信息。但一方面,为了增加投资收益,规避投资风险,投资者会不断改变投资对象,使资金经常从一个行业转向另一个行业,或同时分布在几个不同行业;另一方面,不同行业实行不同的财务会计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必须熟悉不同行业的会计处理原则、程序和方法,这无疑增加了财务监督的难度,影响了财务监督的效率。
 
(2)现行会计制度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完整性和系统性是现代会计制度的基本特征。所谓的“完整性”是指会计制度应包括和覆盖所有的会计实践,使每个会计行为和每个会计事项都有相应的制度;所谓的“系统性”是指现代会计制度应由多个分支和层次的会计制度组成的有机体系,在会计目标的统一约束下相互联系和依赖。然而,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基本上是由国家围绕企业常规会计事项制定的,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 一些现代会计分支尚未纳入会计规范体系。近年来,随着会计领域改革开放和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化,人力资源会计、质量成本会计、价格变动会计、金融工具会计等一些新的会计分支早已为人们所熟悉。然而,我国对这些会计分支没有具体的制度或规范,使得现行的会计规范内容不完整。虽然有些企业意识到需要通过会计系统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消耗,但需要核算和报告价格变化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也需要核算和报告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及其对股东权益的影响。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标准和制度,企业会计人员无法做到,或者只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不规范的会计处理。
 
2. 许多企业缺乏健全和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完善的会计规范制度不仅包括国家制定的各级会计规范,还包括企业根据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的内部会计制度和方法、会计基础管理制度和方法、成本会计制度和方法、内部财务成本分析评价制度和方法等。但目前,许多企业只实施统一层次的会计规范,没有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和方法,不仅损害了会计制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且往往导致企业成本虚假、账户不清晰、数据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