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金融会计风险体系的措施
发布日期:2025-10-17 浏览次数:
完善我国金融会计风险体系的措施
(1)进一步完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按照国际审慎会计标准,完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不仅是中国金融业满足国际标准的需要,也是有效防范金融会计风险、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的需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完善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资产质量的真实核算。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规定,从2000年起对贷款质量进行分类。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正式实施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标准,农村信用社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应进行五级分类试点。以实施五级分类为契机,加强检查监督,使金融机构能够真实反映其信用质量,按照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较低的原则计量其他资产的核算。同时,根据各类资产的实际风险,提高提取和坏账准备的比例,适当放宽坏账核销条件,反映金融企业的高风险。2.合理确定收入期限,缩短应收未收利息核算期限。同时,考虑到过去金融机构应收未收利息会计期限长,形成大量表内应收未收利息的实际情况,历史应收利息实行逐年税前冲减政策。3.改进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在目前实际分类折旧的基础上,特别是对电子机具等技术更新快的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法。4.适当降低金融机构的税负水平。虽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降低金融企业营业税作出了规定,即从2001年起,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9年营业税率由9%降至8%,但与国内交通、邮电、通信行业营业税率3%相比,与第三产业营业税负担相比,金融业仍然是最高的。因此,有必要进一步降低金融机构的税负水平。5.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应充分考虑金融创新和金融新业务加速发展的趋势,制定相关的会计标准和规定,规范新金融业务,使金融会计制度建设先进,防范新金融业务的会计风险。
(2)努力建立全面有效的金融会计风险监督保障体系
金融会计风险监督保障体系应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三个部分。
1.事前监督主要包括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制定和评估。即:反映流动性风险的指标体系,如备付金比率;反映资本不足风险的指标体系,如资本充足率;反映资产风险的指标体系,如逾期贷款率;反映金融市场风险的指标体系,如利率风险率;反映损益的指标体系,如资产利润率;反映贷款对象财务状况的指标体系,如流动率、速动率、产销率、资产收益率等。
2.监督主要包括对银行稳定运行的动态监控。会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建立金融风险动态监控机制,随时反映金融风险指标和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警戒值,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反馈信号,敦促和监督有关部门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银行业务始终遵循稳定安全的原则,尽量避免和减少金融风险造成的损害。
3.监督后,主要通过原始凭证、会计凭证、账簿和各种报表检查分析,对银行稳定经营结果进行综合审查,评估各单位控制金融风险责任指标的实施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和措施,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3)加强金融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1.提高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金融会计师要有敏锐的政治头脑、新的思想观念、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
2.提高文化素质。近年来,金融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实现了大专或本科学历。如今,无尽的学风已经成为每个会计师的自觉行动,也是知识复合和提高素质的重要基础。
3.提高专业素质。一是要有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二是要有会计管理水平,三是要有会计组织能力。
- 上一篇:金融会计风险的原因
- 下一篇:金融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