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成本系统的应用原理
发布日期:2025-10-02 浏览次数:
一、集成成本系统的应用原理
根据EVA的基本理论,当一个成本对象(产品、工作、客户或服务)能够以高于其全部成本的价格出售时,它在经济上是有利可图的。换句话说,如果一个成本对象在经济上是有利可图的,它必须能够弥补它的全部成本:直接运营成本(如直接材料和直接劳动力)、间接运营成本(如管理费、租金)和资本成本(使用资本成本)(陈华亭,2004)。
1、运营成本的计算。
由于直接运营成本具有明确的归属对象,因此可以直接追溯到特定的成本对象。
间接运营成本的处理程序如下:
(1)确认主要操作和操作中心。确定主要操作首先需要进行操作分析。操作分析可以在操作流程图的帮助下进行,应跨越组织结构的边界和部门的约束。一个部门可以有多个操作,另一个操作可以跨部门进行。完成操作分析后,可进行操作合并分解,确定主要操作和操作中心。
(2)将消耗的资源分配到各运营中心的成本数据库中。这一步的关键是确定资源的动机,即决定运营中心资源消耗的因素。明确资源动机,可根据相关数据计算资源动机率并进行分配。
(3)将每个操作中心的成本分配给每个成本对象。这一步的分配是基于操作原因,即决定成本对象消耗操作量的因素。确定操作原因后,可根据相关数据计算操作原因率,并根据此进行分配。
(4)计算各成本对象的运营成本,将各成本对象的直接运营成本加上间接运营成本,即可获得其总运营成本。
2、资本成本的计算。
成本对象资本成本的计算程序如下:
(1)确定企业资本总额。企业资本总额根据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额进行调整。一般的调整方法是从总资产中减去无息债务(如应付账款、应计费用、应付税款等),即总资本由股东投资的总股本、所有计息负债(包括长期和短期负债)和其他长期负债组成。
(2)计算企业资本成本率。企业资本成本率等于债务资本成本率和股权资本成本率的加权平均值。
计算公式为:企业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债务资本+股权资本)×债务资本成本率+股权资本/(债务资本+股权资本) ×股权资本成本率
(3)计算资本成本。资本成本等于资本总额乘以企业资本成本率。
(4)将资本成本可追溯性分配给成本对象。至于资本成本向成本对象的可追溯性分配,一些研究人员最初认为资本成本应先分配给每个操作,然后按照ABC的成本计算程序将操作成本分配计入每个成本对象。后来,一些学者提出了产品资本相关性分析方法,直接将资本成本可追溯性分配给成本对象。例如,我们假设一家公司生产两种产品:一种是在交货时付款,另一种是先交货,然后开具账单。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二种产品的应收账款,公司发生了费用。假设公司有1万元的应收账款,资本成本为8%,那么800元的资本成本将可追溯到第二种产品。
3、集成成本的计算。
在计算了成本对象的运营成本和资本成本后,将两者加起来就可以得到成本对象的集成成本,即完全成本。
二、集成成本系统的应用条件
ABC和EVA的集成成本系统是针对忽视运营成本法中的资本成本,因此主要适用于资本密集型公司,特别是资本成本高的公司,应注意以下应用条件:
首先,公司必须是实施运营成本法的公司。公司的生产过程已按照运营成本管理的要求进行改进,能够满足运营成本法的要求。
其次,集成成本系统是否具有提高成本信息质量的潜力,主要取决于企业资本成本与运营成本的比较。如果资本成本低于运营成本,即使在计算产品成本时纳入资本成本,对提高成本信息质量的影响也不大。当成本对象的资本成本不容忽视时,应考虑使用集成成本系统。我们通常用资本成本占运营成本的比例来判断。国外经验标准为0.1,即当资本成本与运营成本的比例大于0.1时,应考虑使用ABC和EVA集成成本系统(陈华亭,2004)。
- 上一篇:资产配置中集成成本的应用案例
- 下一篇:政府监管的必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