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与微观经济管理体系的关系
发布日期:2025-08-26 浏览次数:
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与宏观与微观经济管理体系的关系
(1)从宏观上看
首先,要明确,在中国传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完全不可能形成和发展知识经济。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20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演讲,为了加快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基于创造性知识的经济将无法在中国扎根、发芽和结果,使中国失去重大历史机遇,即中国经济发展将无法融入世界知识经济发展趋势,陷入困境。
那么,为什么知识经济必然与中国传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系水火不容呢?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必须从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入手。
关于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正如毛泽东在他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所说:“某种文化(作为一种概念形式的文化)是某种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对某些社会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时代的开始。当时,根据毛泽东提出的“片面”国家政策,经济复制了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系,其主要特点是:采用国家所有制,所有企业除少数属于集体所有制外,都属于以国家为代表的“全民”,国家通过发布“大统一”直接管理指令计划;财务实施“统一收支、统一负盈亏”,企业无独立经营权。经济体制上的“大统一”要求文化上的“大统一”与之相适应。“大统一”文化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表现出一元性、依赖性和驯服性的显著特征。
一元性是指强调“社会本位论”。作为整个社会的一部分,个人不应该有独特的“个性”自我追求。个人的个性独立和合法利益不应得到尊重,这就要求每个人“不利于自己,专利于他人”;否则,就会被诬陷为“个人主义”严重而受到批评。
依附性与一元性有关,强调任何人都不能脱离某些社会组织,其工作和生活必须依附于某些组织,从而在全国形成一个金字塔依附网络。
驯服是指强调个人必须绝对服从组织,不允许任何人在思想和行动上“越轨”。人们被要求为成为组织的“驯服工具”感到骄傲。
一方面,这种“大统一”文化将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等同于社会成员中少数先进英雄模范人物的“无私奉献”精神风范,严重脱离社会客观现实,必然导致“假、大、空”氛围的滋生和传播;另一方面,它扼杀了人们的‘个性’,也严重窒息了社会成员的主动性和智慧。”由此产生的知识产业“黑暗”局面,如何为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无限活力的精神动力和智慧源泉?
市场经济体系也有所不同。它是一种基于自由和普遍商品等价交换的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是确认双方地位的平等,而不是因为金钱、权力和地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市场经济适者生存竞争机制,有利于调动人类宝贵的开拓精神,不断创新精神,即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健康,绅士自我完善”(《周易·干卦第一》)和“完美”(大学·孔经典)精神,这两个方面的结合,表现为实现无尽更完美的精神。经济生活中这种精神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人类基本立场、主体意识和人类智慧的回归。为我国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
从以上对知识经济形成和发展宏观基础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它首先涉及的是社会文化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如果不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深入分析相关问题,人们的理解可能会陷入机械论或工具论的泥潭,无法自拔。
(2)从微观角度看
从微观角度看,在企业内部建立合理的权力结构,实施真正民主、人性化的管理,为知识经济在企业内部奠定微观基础,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也走了很长的弯路。原本西欧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The Renaissance)和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人本主义”和“人才人权”的思想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使公民能够建立民主政治制度(citicens)至少从理论上讲,它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如参加议员和总统的直接选举。然而,在企业内部,长期以来,仍实行纵向专制集权管理,大多数员工仍处于无权状态,所有活动都由严格的官僚制度控制。因此,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受到各种压制,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如果这种情况没有完全改变,企业内部知识经济的实施自然是不可能的。
本世纪中叶以来,西方企业内部兴起的“工业民主运动”(Industrial Democracy Movement)以彻底改变上述违反历史进步趋势为基本出发点。“‘工业民主运动’认为,企业内部传统专制独裁管理等级制度形成的管理权力结构必须发生重大而根本性的变化,以适应反映历史进步趋势的‘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也就是说,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提出的“人文主义”和“人才人权”的思想不仅应该反映在整个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而且应该反映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大多数员工在企业内部管理必须根本改变,在企业内部实施“工业民主”,原纵向专制独裁管理到横向(扁平)分权民主管理,使员工和经理处于平等地位,享有同样的参与权,人文主义、民主管理理念贯穿企业管理过程。使企业真正成为一个民主、人性化的组织(Humanized Organization)。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知识经济在企业内部生根发芽,形成广泛的人文基础。
- 上一篇: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失败的原因
- 下一篇:知识经济对现行管理会计制度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