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发布日期:2025-08-23 浏览次数:
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角度来看,特别需要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加强管理会计研究是中国会计理论界的首要任务。本文既不准备抽象讨论管理会计的一些理论问题,也不试图研究中国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而是基于中国的经济现实,从企业战略层面探讨如何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
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始于1982年左右。与此同时,对我国管理会计实务的研究也引起了会计界的关注。1984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李天民教授编写的《管理会计参考资料》一书,包括介绍中国第四砂轮厂、山西机械厂、南京第二机床厂等单位应用管理会计的文章。之后,《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等国内权威会计出版物经常发表一些典型案例或介绍中国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效果较好的经验。截至1995年,暨南大学成立了管理会计研究小组,对我国管理会计的教学和应用进行了问卷调查。1995年,会计研究第11期发表了研究报告。结论是:在中国,管理会计在教学、理论研究或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数学校教学停留在翻译、管理会计理论团队薄弱、缺乏组织、技术方法研究忽视基本理论讨论、教学内容和成本会计、财务管理重复、管理会计推广应用效果不大。为此,《会计研究》杂志于1997年以“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与发展”为题组织了一次有奖征文活动。而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会计研究征文,是在前一轮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的。相信中国会计学会在这一领域的全面系统研究,将为中国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在1997年的征文活动中,《会计研究》杂志发表了18篇论文,从多个角度研究了中国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特别是山东经济学院、杭州商学院、南京大学研究小组的专题调查报告,更全面地介绍和分析了中国管理会计的现状和问题,结论如下:
1、虽然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状况比以往有所改善,但实践与书本介绍的差距较大,应用现状与实际需要不适应;
2、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状况与企业规模、经营状况有一定的相关性;
3、会计人员的素质与管理会计应用的要求相差甚远。最后,就提高我国管理会计应用效率达成了一些共识。这些研究成果对深化人们对我国管理会计实务的认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九州大学西村明教授于1999年初在台湾《管理会计》杂志《亚洲经济增长与管理会计》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本文主要以日本管理会计实践为背景,首先将管理会计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形成、传统、数学信息和综合。这四个阶段使用的技术方法是:
1、财务比率分析、财务比较分析;
2、标准成本计算、预算控制、本量利分析、成本差异分析;
3、库存管理模式、线性规划、行为科学、机会成本分析;
4、成本规划、成本改进、运营成本制度、应用计划消除成本差异。
本文介绍了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大陆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在日本以外的应用,认为中国管理会计主要处于成型管理会计和传统管理会计阶段。这代表了外国学者对中国管理会计发展水平的判断,与上述中国会计界的观点基本一致。
以上介绍虽然不足以包括我国管理会计实务研究的所有成果,但一般可以说明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不难看出,现有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管理会计技术在实践领域的应用程度。虽然这项研究是直观的,但明显的缺点是偏离了研究目标。在我看来,管理会计实务的研究主要是关于管理会计在实践领域的应用效果,或者关于管理会计的实际作用。然而,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应用与管理会计的实际作用并不一样。当技术方法的应用流于形式时,实际效果等于零。因此,现有的管理会计实务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仍存在疑问,一些结论难以正确反映管理会计实务的现状。
本文试图判断中国管理会计的整体作用。我们不否认,在中国的一些企业中,管理会计确实发挥了非常明显的作用,但这并不代表中国管理会计作用的整体情况。为此,笔者认为,以下指标可以为判断中国企业管理会计作用的整体状态提供依据。(参见2000年财务会计第三期第20页)
从以上指标不难看出,近年来我国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呈现恶化趋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管理会计效果不佳应该是原因之一。因此,就企业经营效果而言,我国企业管理会计效果的总体情况并不理想。这种判断似乎比仅仅从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应用层面研究我国管理会计实践的结论更有说服力。因此,如何提高我国管理会计的有效性,已成为我国会计研究的一个重大、紧迫、非常现实的课题。
提高我国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实效,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例如,总结具有推广意义的成功案例,以达到快速普及的效果。但是,应用管理会计往往来自于企业自身的需求。如果企业没有这种动力,强行实施某种管理会计方法只能是一种形式。在这方面,我们在过去实施现代管理十八法、企业管理标准升级、满负荷工作法等方面吸取了深刻的教训。另一个例子是,通过培训,加强企业经理和会计的管理会计知识,有意识地运用管理会计方法来改善管理。然而,管理会计方法是中立的,良好的使用可以加强管理;使用不当会误导业务决策(如不当使用数量分析),但会导致更大的业务错误。当然,加强管理会计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宣传,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管理会计实践。但过去的实践表明,这种效果非常有限。总之,在我国解决管理会计应用问题,既不能停留在一般理论研究上,也不能满足于成功案例的推广,更不能通过知识的普及起作用。相反,我们应该从基本概念上制定一个明确的工作思路,以提高管理会计应用的有效性。
面对中国管理会计研究的现实,人们要么讨论一些所谓的基本理论,给人一种靴子抓痒的感觉;要么介绍一些所谓的前沿,让人感到“遥不可及”;要么列出一些具体问题,找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然后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改进建议,只能供人们“一次性消费”;要么沉迷于数量分析技术,在一些不切实际的假设下,构建了几种“不朽”但不吃“世界烟花”的模式。虽然这些也是中国管理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但只满足于这些方面,远离如何提高中国管理会计的实际效果,结果必然使管理会计研究不能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作者认为,如果中国管理会计研究不改变方向,不认真面对中国企业的现实,那么其发展可能不会持续下去。
- 上一篇:21世纪管理会计必须更加重视
- 下一篇:提高我国管理会计实效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