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价值链会计管理信息化目标定位
发布日期:2025-08-17 浏览次数:
自1985年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首次提出价值链的概念以来,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许多讨论。本文在许多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狭义价值链和广义价值链的概念。狭义价值链一般是指单一企业和企业集团内部的价值链或纵向价值链;广义价值链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指以核心企业为主体的外部价值链或横向价值链;二是以多个核心企业为主体的有限闭环价值链或社会价值链。
多核心有限闭环价值链是指以某一核心企业为主体的价值链,其上下游企业也可能存在以自身为核心的外部价值链,形成多个横向价值链相互重叠的局面。从理论上讲,外部价值链的普遍存在可以无限期地延伸到整个社会,但它已经失去了价值链管理的意义,因此对多核心价值链作出了一定的限制。以多个核心企业为主体的有限闭环价值链被定义为:加入该价值链的核心企业之间应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所谓强相关性,是指核心企业对提前给定的目标函数的相关系数不得小于提前给定的固定值。其中,目标函数是价值链中各核心企业产品、市场、财务等指标的综合评价函数集;或者是事先指定的检测值集。有了这种评价体系,有限闭环价值链中的核心企业之间就会有很强的相关性,虽然仍有一些业务联系,但对相关性检测不强的企业被排除在外,构成了价值链的有限闭环。多核心有限闭环价值链是由多个相关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组成的企业提出的价值链。
价值链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综合管理理念和方法。注重价值链企业之间的合作,整合不同企业的人、财、物、市场等要素,提高整个价值链的价值。价值链管理将企业资源的范围从过去的单一企业扩展到整个价值链的企业群体。企业不再关心企业本身,而是关心整个价值链的综合利益和发展能力。适应价值链会计管理将突破传统会计管理的范围,价值链会计管理信息化作为实现价值链会计管理的必要环境和技术基础。
提高价值链会计管理信息化目标定位
在企业信息化初期,传统会计信息化(电算化)建立的会计信息系统独立于其他业务系统。因此,其建设目标是实现财务部门会计的自动化,提高财务部门的财务业务会计、管理和决策能力。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部分企业信息化进入中期发展阶段,即ERP应用系统环境下企业管理的整体信息化阶段。其主要特点是从管理变革的角度实现金融与业务的一体化管理,从应用信息技术的角度实现企业信息与过程的一体化。会计信息化是企业整体信息化的一部分。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目标是满足企业整体管理的需要,不仅要提高会计事务处理的自动化和效率,还要从各业务处理中实时自动地提取有效的会计、财务、业务等综合管理信息,支持企业各级管理特别是高层决策的需要,从而提升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的价值。到21世纪,由于企业面临全球市场经济和网络时代,价值链管理和价值链会计管理模式,为了提高整个价值链企业联盟的全球竞争力,价值链会计管理信息必须打破企业分割,应从整个价值链企业联盟和长期战略和战略发展需求,实现企业信息与过程的整合。因此,会计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应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不仅要提高各联盟企业的内部会计管理、控制和决策能力,还要从价值链企业联盟的整体价值管理活动(如价值链成本控制活动、物流控制活动等)出发,提高整个价值链会计管理的监督、分析和决策能力。根据事先规定的规则,在联盟企业相关业务中,提取相应的价值链会计管理会计、财务、业务、市场、客户和竞争对手综合信息,支持价值链企业联盟综合管理、监控和高层决策管理需求,提高价值链企业联盟整体会计管理的水平和价值。
- 上一篇:现代管理会计创新机理与方法集成
- 下一篇:价值链会计管理审计体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