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财务报告控制
发布日期:2025-08-08 浏览次数:
一、内部财务报告控制
在高校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建设中,应建立和完善内部财务报告控制体系。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内部财务报告制度,把握学校教学、科研等经济业务活动,及时掌握重要财务信息,增强财务管理的及时性和针对性,特别是高校财务风险控制分析。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办学资金日益紧张。许多高校采用负债办学的方式,融资渠道单一,增加了高校的财务风险。内部财务报告控制财务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在分析高校收入及其构成、支出及其去向的基础上,确定收支差额和贷款融资规模,优化高校资本结构,降低高校财务风险。
二、人员素质控制
“人”是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因素。如何有效实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如何有效规避财务风险,行为主体的素质至关重要。高校成员,特别是核心人员的个人素质、个人诚信和道德价值观,以及领导作风,在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高校高级管理人员和财务审计人员应遵守法律、廉洁自律、诚实守信、奉献、坚持原则、客观公正、保守秘密、文明服务、增强技术、细致,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熟悉相关财务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有效实施科学严谨的内部控制会计制度,管理有序、科学、高效,高校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中生存、发展和成长。
三、监督制度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过程。为确保高校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实施良好,与时俱进,内部会计控制必须纳入高校监督管理体系,建立以内部审计监督、行政监督和民主监督为主导的“三位一体”财务监督体系。
(1)内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是高校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最重要环节。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要加强管理,有效实施和不断完善,就需要内部审计的支持。根据国家有关审计法规和学校有关审计制度,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实施进行适当的监督检查,对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运行效果和质量进行审计测试和评价,及时反馈系统实施结果的信息,提出意见、措施和建议,使内部审计逐步由注重查错防弊的监督向风险防范、价值增加、管理促进的服务管理转变,真正使内部审计发挥卫士、谋士和医生的作用。
(2)行政监督和监督。学校纪律检查委员会监督部门应当加强监督工作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报告制度,定期干部轮换制度,加强经济风险防范监督机制,从执法、纪律执法、廉洁政府、效率四个方面履行监督职责。加强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评价,及时发现内部会计控制中的漏洞和隐患,根据新问题、新情况和内部会计控制实施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订或完善控制政策,遵守规章制度、违规调查、违规处罚,更好地完成内部会计控制目标。
(3)民主监督。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过程中,教职工不仅是被监督和评估的人,也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者和评估者。人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效果最关键的因素。因此,要调动和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参与意识,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水平和效果。如向全院教职工披露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决算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审查新年度预算分配情况,接受广大教职工的监督。
通过加强财务监督,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有效防范高校各类财务风险的发生。
四、会计委派制度控制
委派制度是改革会计行政隶属关系、人事关系、工资福利关系的新会计管理模式。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度,使会计人员隶属于学校。会计人员的人事档案、职务任免晋升、工作调动、专业职称、工资奖金由学校统一管理,学校负责会计人员的聘用、委托、考核、奖惩和后续教育。在保证会计人员组织独立的前提下,为会计人员创造工作独立的环境,使会计人员能够更好地履行会计和会计监督职能,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为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还需要在会计委派制度系统工程上下功夫。首先要注意委派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选拔和评价。其次,要制定委派会计人员的相关制度措施,实行再监督。三是要加强会计委派人员的定期轮换制度,防止共同作弊、以权谋私。
五、信息技术控制
由于现代信息管理的需要,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逐渐成为高校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控制日益成为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业务从手工会计处理转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处理后,会计工作在组织模式、会计审计工作、会计档案工作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提高了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高校还必须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作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加强对财务信息系统开发维护、数据输入输出、文本存储和存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 上一篇:高校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建设
- 下一篇:加强管理会计理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