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发布日期:2025-07-22 浏览次数:
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目前,管理会计课程在学科定位、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在此基础上,对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和管理会计应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
1、教学理念的改革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开设课程的意义主要在于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工作实践。如果管理会计的教学只教授基本理论、公式等内容,只停留在课堂教育中,就会失去本课程的原始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应用型大学的管理会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首先要做的是创新本学科的教学理念,转变培养目标,提高管理会计的教学地位,逐步加强管理会计教育的教学工作。只有认识到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引导教学工作的变革,整合管理会计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考核方法,学生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在理论和实践中确立管理会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教学内容改革
一方面,针对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学科教学内容的重叠,应根据相关学科的立足点和重点进行重新整合,规范教学内容,突出管理会计的重点和难点,减少教学资源的浪费,体现其特点。建议将成本核算、成本报表、成本分析纳入成本会计课程;货币时间价值、财务预算控制、资本需求预测、库存管理纳入财务管理课程;成本预测、成本预算、成本控制和成本评估纳入管理会计范畴。同时,根据内容的交叉程度,对课时进行相应的调整。整合后,各课程不交叉重复,节约了教学资源,有助于提供教学效果。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节省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增加对课程理论、方法等最新研究成果的解释,选择典型、有针对性、有启发性的教学案例,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科的应用。
3、改革教学方法
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培养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必须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一方面,要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将企业和生活中的事件转化为与教学相关的案例,融入教学过程中,或选择启发性、实用性和代表性的案例,结合启发性等互动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中收集相关信息,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另一方面,加强实践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建议各高校建设管理会计实训室,引进管理会计实训软件,利用暑期小学时间使用Excel、对SPSS统计软件等教学工具进行实训教育,以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此外,校外培训基地的建设对缩短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管理会计岗位的距离起着更直接的作用。高校应与部分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合作关系,合理时间安排一定数量的学生到培训基地实习。
4、创新教学考核
基于上述“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结合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例如,考试内容可以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内容;除一般意义上的闭卷考试和通常成绩外,课堂案例分析表现、学习小组演讲和小组辩论、课外研究过程和结果、课程培训、提交课程学习报告可作为评价内容、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质等综合评价。
- 上一篇: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 下一篇:影响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