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并购在高新技术领域迅速崛起
发布日期:2025-05-26 浏览次数:
1、引进海外技术,跨境并购在高新技术领域迅速崛起
中国的长期贸易顺差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为国内企业的海外并购投资提供了财政支持。与此同时,全球金融危机使许多海外行业面临重组,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资本竞争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中国高新技术领域的跨境并购金额从2013年的92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18年的322亿美元,2016年达到历史高峰,完成了1项工作 082亿美元的交易。在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面临着扩大规模、减少边际效应的困境。跨境并购为企业吸收先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缩短了新兴产业的增长时间。
2、受宏观经济和政策监管影响,高新技术并购增速分阶段放缓
自2017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增长下降、资本紧缩、并购政策收紧、资本出境审查加强等因素影响,高新技术领域并购增长连续两年呈负增长。
自2015年以来,国内市场并购一直非常活跃。然而,当时多元化的跨境并购是市场的主流,但相应地,并购市场效率下降,并购目标资产的整体投资回报率水平下降。2016年9月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加强了对并购重组的监管。2017年,以上市公司为主导的大型高新技术领域的并购数量和金额有所下降。同时,由于跨境资本净流出持续增加,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增大,有关部门对中国企业跨境并购进行了更多限制,加强审查,加强海外投资宏观指导,指导和规范海外投资,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跨境并购增长放缓。
2018年,虽然并购政策频繁,但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降低宏观经济杠杆率的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作为并购的主力军,也遇到了并购融资困难的问题。2018年,在中美贸易摩擦和经济低迷的影响下,大部分企业业务低迷,利润下降。此外,目标公司前期收购业绩下滑,大量商誉减值导致股价创下新低,导致大股东股权质押触及平仓线。市场投资者对此做出了反应,股价进一步下跌,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危及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地位。
3、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受海外政策影响较大,并购完成率全面降低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大规模跨境并购引起了西方国家对失去技术优势的担忧。为防止高端技术流出,加强了对外国企业跨境并购的审查。近两年来,欧美中国企业并购完成率大幅下降,2017年中国企业并购欧洲企业成功率从77.4%下降到2018年51.5%,而美国企业并购成功率从66.7%下降到47.6%。根据中国投资研究院2018年对a股上市公司跨境并购意愿的调查,13%的跨境并购交易失败是因为65%以上的企业在考虑跨境并购风险时,认为当地政治环境影响最大的因素未能通过当地政府投资审查。世界各国政府正在采取更严格的方法来审查潜在威胁其国家安全的海外并购交易,特别是涉及高科技的海外并购交易。2018年,《外国投资分析概念评价现代化法案》开始生效。该法案不仅进一步扩大了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的审查范围,加强了对少数股权投资的审查,而且增加了对特定领域投资的强制性申报和“特别关注国”名单,而中国属于“特别关注国”,特定领域明确指向高新技术领域。在强有力的监管下,中国高新技术领域赴美并购几乎全部暂停。与此同时,英国也加强了并购审计,使政府有更大的权力审查跨境技术交易。在欧洲,建立更强的投资控制动力的意愿正在上升,无论是欧盟层面还是欧洲国家层面。在日益严格的审计趋势下,即使海标并购目标只在相关国家开展业务或终端客户,也可能违反其海外并购监管规则。此外,反垄断法规和税收相关法律也成为跨境并购活动的越来越大阻力。在贸易保护主义蔓延的背景下,政治监管收紧对国内高新技术产业跨境并购的影响将继续。
- 上一篇:政策选择的发展一致性原则
- 下一篇:低碳经济和人造板产业发展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