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是典型的国际中转港
发布日期:2025-05-16 浏览次数:
香港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中心,也是继纽约和伦敦之后的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之所以能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是香港经济与香港互动的结果。香港支持香港经济的发展,香港经济的发展可以产生更多的货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从1992 年至2004 2000年,香港在全球集装箱港口中排名前十多年。内地改革开放后,香港制造业大量内迁,香港自身货流生成能力大幅下降,香港成为中转货流支撑的港口。2012年 2008年,香港中转货物吞吐量占总货物吞吐量的58.7%,集装箱中转货物吞吐量占总货物吞吐量的70.9%。这说明港口的类型主要取决于城市的经济形态,并随着城市经济形态的变化而变化。
香港不是典型的国际中转港。
香港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典型的国际中转港,但事实并非如此。
大型集装箱枢纽港的建设需要相当大的集装箱货流,而在20年,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一个城市产生的货流不足以达到支持枢纽港建设所需的经济规模,必须得到外国货流的支持,即中转货流。
根据中转货流来源,集装箱枢纽港可分为腹地枢纽港和中转枢纽港。腹地枢纽港是指外国货源主要来自内陆腹地的港口,即陆地腹地。这些地区的货流是通过陆路运输和内河运输集中在这个港口或从这个港口集中到腹地。中转枢纽港是指货源主要依靠周边港口,即海上腹地提供的货源,通过海上集装箱支线网络集中运输。此外,所谓复合枢纽港,是指集装箱货源不仅来自内陆腹地,也来自海上支线网络的港口。事实上,任何集装箱枢纽港都是复合枢纽港,区别在于货源主要来自内陆腹地或海上。国际中转货物是指从境外港口出发,通过中转港运往第三国(或地区)的货物。中国所指的国际中转货物通常是通过海运进出口的货物,即中转货物主要来自第三国(地区)的海上腹地。国际中转货物是指从境外港口到第三国(或地区)的货物。
2001 2000年,香港货物吞吐总量为17 821 万t,其中海运中转货物吞吐量4 813 万t,河运中转货物吞吐量2万t 011 万t,运输间中转货物吞吐量2 802 万t,占吞吐量的15.7%。由于河运货物来自珠三角地区,河运之间转移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可以认为河运的所有转移货物都转移到海运或海运。2012年香港货物吞吐总量为26年 928 万t,其中海运中转货物吞吐量11 707 万t,河运中转货物吞吐量4万t 102 海运间中转货物吞吐量7万t,中转货物吞吐量7万t 604 万t,占吞吐量的28.2%。这意味着香港的中转货流主要来自陆向腹地,因此,香港并非典型的国际中转港。
- 上一篇:香港已成为中转港的发展历程
- 下一篇:香港离岸贸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