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活动内涵矛盾的特殊性
发布日期:2025-05-12 浏览次数:
知识经济活动内涵矛盾的特殊性
詹姆斯·穆尼是管理过程学派的代表之一,他在与艾伦·赖莱合作的《工业,前进!组织原理及其对现代工业的意义》一书中指出:“从形式意义上说,组织意味着秩序”,“组织是每个人共同实现某一目标的一种形式”。系统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是由人们建立、相互联系、共同工作的要素组成的系统。美国新制度经济学家巴塞尔在他的《产权经济分析》一书中将组织定义为“对所有权分离的实体的管理”。总之,组织是一个整体,有序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某些目标。
作为一个组织,它必须具有目的性、系统性、有序性和有机性。目的是指任何组织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设立的;系统性是指组织的各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有序性意味着组织内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和时间顺序;有机性意味着,为了协调组织的活动,必然会有不同职责的职能部门的分化,这类似于人体的各个器官,它们不仅相互独立,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且相互联系,密切合作。知识经济组织作为一个组织,无疑具有组织的一般规定性,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组织,必须具有不同于其他组织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特点。
笔者认为,知识经济活动矛盾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内部经济与直接外部经济之间的矛盾。在以保密、专利权、特许权等方式安排知识要素(仅限于应用知识)的非公有产权制度中,业主通常可以通过使用知识获得超额利润,这是知识的内部经济。这种内部经济性无疑与专利权等非公有产权制度的安排有关。安排这种产权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形成有效的知识生产激励机制。然而,就知识的公共消费可以扩大知识的范围,提高知识的使用价值,提高社会的总福利水平而言,知识应该共享,不应该被私人或少数人垄断,这是知识的直接外部经济。知识的直接外部经济性源于知识本身可以同时为许多人消费的性质。知识内部经济与直接外部经济之间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内部经济的增强意味着直接外部经济的减弱;内部经济的减弱意味着直接外部经济的增强。非知识资源(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除外)不同,其消费本质上是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不可能同时供他人使用。非知识资源的消费,除了给产权人带来经济效益外,虽然也可能使非产权人获得相关效益,但这种相关效益只是间接的外部经济,而不是直接的外部经济。由于知识内部经济与直接外部经济之间的矛盾源于非公有产权安排所赋予的消费排他性与知识本身的消费非排他性之间的矛盾,也可以称之为知识消费的排他性与非排他性之间的矛盾。
二是边际报酬增减之间的矛盾。因为通过知识投入,可以不断开拓新的投资领域,不断提供新的更有利的投资机会,从而提高劳动、土地、机械设备等实体资源的产出效率,推动生产函数向坐标图像的右上角移动,因此知识投入具有边际报酬增加的倾向。然而,知识投入引起的边际报酬增加倾向只能在不同程度上抵消或抑制实体经济资源投资的边际报酬减少倾向,但不可能消除。也就是说,在与知识投入相关的边际报酬增加倾向存在的同时,与其他经济资源投资相关的边际报酬减少倾向仍然存在,构成了知识经济活动内涵的边际报酬增减矛盾。
三是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在工业经济活动中,严格的工艺流程与环环相扣的流水线强调统一性、常规性、一致性和完整性。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类似于机器,而个体工人相当于机器上的一个组件或螺丝钉。在知识经济活动中,一方面,由于发展创新成为主题和基调,必然强调差异性、原创性、非常规性和个体性;另一方面,知识的生产取决于人类知识的积累和各种知识的融合与综合,必然强调合作性、互补性、综合性和群体性。知识经济活动内涵的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必然要求劳动者个体之间的结合不同于工业经济活动的变化。在新的结合方式下,劳动者必须具有充分的独立性和机动性。同时,个体必须能够相互沟通、相互配合,表现出高度的整体协调性。
第四,有序性与无序性之间的矛盾。工业经济活动严格有序,甚至严格到操作人员必须按照预先设计的规范和程序行动。知识经济活动是不同的。虽然其整体活动高度有序,但其个人活动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不规范性和无序性。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不规范性和无序性,个人才有可能探索、探索和创新。知识经济活动所包含的整体有序性与个体无序性之间的矛盾,必然要求知识经济的组织形式不同于工业经济的组织形式。
第五,刚性与灵活性之间的矛盾。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活动中,由于知识含量低,技术更新周期长,活动内容、方法和手段变化缓慢,一旦形成,经济组织就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或刚性。在知识经济中,知识的高投资必然会缩短技术更新周期,加快活动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变化,并要求经济组织形式的适应性发生变化。如果经济组织形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刚性,是任何经济活动的一般前提,包括知识经济活动,那么经济组织形式具有更大的可塑性和灵活性,是促进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殊条件。
第六,流动性与非流动性之间的矛盾。除土地、房屋等房地产外,作为动产的经济资源还包括流动性与非流动性之间的矛盾。流动性是指作为动产的经济资源的空间位移。非流动性是指由于阻力而导致的流动性或部分流动性的丧失。知识作为一种动产,虽然在流动过程中也会遇到一定的阻力,但与非知识动产相比,阻力要小得多,流动性要强得多。知识动产与非知识动产在流动性方面的显著差异也将对知识经济的组织形式产生重要影响。
第七,自主性与控制性之间的矛盾。在工业经济活动中,个体劳动者属于机器系统,其活动处于完全控制状态,没有自主性。在知识经济活动中,一方面,个体劳动者的自主性大大增强,另一方面,为了确保系统目标的实现,需要有效地调整和控制个体活动。知识经济组织的设计也必须注意妥善解决个体自主性与整体控制之间的矛盾。
- 上一篇:金融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
- 下一篇:知识经济组织代化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