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现实选择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现实选择

发布日期:2025-05-09 浏览次数:

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现实选择
 
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汇率制度变化为我们提供了教训。我国汇率制度的形成有其客观的历史条件,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世界上没有哪种汇率制度适合任何国家的任何阶段。此外,我国正处于加快工业化发展的阶段,特别是需要一个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正如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3年10月19日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的2003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所指出的,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适用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金融监管水平和企业承受能力。在此制度的基础上,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正常运行,满足亚太地区和全球经济的发展要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在周边许多国家货币大幅贬值的情况下,中国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保持汇率稳定,为维持亚洲乃至全球金融经济稳定作出贡献。我们将继续以这种负责任的态度处理人民币汇率问题。这是中国根据其他国家的教训和国情做出的现实选择。
 
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是中国现实选择的重点。我们之所以做出这一现实选择,主要是因为我们现在没有人民币升值的基本条件。虽然中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制造业取得了显著进展。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逐渐提高,但中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总体上没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使人民币升值。
 
首先,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还不强。日本在1985年实施了日元升值,但在1971年,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虽然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较大,但中国人口较多,人均GDP在世界上排名较低。
 
其次,中国本身的贸易量并不大,尤其是服务贸易的出口还处于起步阶段。1985年日本签署广场协议时,其贸易顺差已达560亿美元,是今天中国的1.8倍。其中。机械产品出口占70%.2002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为304亿美元。但55%的出口是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加工贸易,利润最大的是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汽车、机械、高新技术等产品不具备出口的绝对优势,尤其是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3839亿美元(截至2003年9月),但未来许多国际不确定性并不能使中国保持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入世”后关税的下降和非关税壁垒的取消,进口扩张不仅会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还会导致逆差。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外汇储备有望下降;同时,国际外资竞争也将给我国引进外资带来压力。
 
第三,中国的工业竞争力不强。以汽车为例。虽然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量和销量达到了3696年的年增长率,但总规模仍然很小,2002年只有310万辆。目前,全球汽车产量约为5400万辆,中国汽车产量仅占5.74%;同年,美国在低迷状态下的汽车销量仍达到1100万辆。中国汽车出口在世界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第四,我国金融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银行业没有国际竞争力,相关改革和制度安排尚未进入实质性实施。虽然货币升值不是100%的坏事,其影响也有积极的一面,但在经济实力、物质基础和产业竞争力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必然会危及中国的经济增长。现阶段,人民币升值将直接打击中国制造业和金融业,破坏经济增长的稳定环境,阻碍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