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基本地位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微观经济学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基本地位

发布日期:2025-04-30 浏览次数:

现阶段,中国经济学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它根植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土壤中。其基因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种子主要来自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和成功经验,部分营养来自现代西方经济学。通过对西方经济理论中基本经济理论的“整形手术”和“移植”,吸收其有益成分将有利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学位课程,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质量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程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的培养。由于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纯理论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论接受困难、内容理解不深、知识掌握分散的问题。因此,学生容易产生恐惧、抵制等负面情绪,甚至是被动学习学分的极端想法。因此,有必要充分析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痛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多角度、多路径提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质量。
 
一、微观经济学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基本地位
 
(1)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地位
 
从理论角度看,微观经济学一直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研究内容。亚当·斯密(1776)首次系统地阐明了国富论中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证明市场机制的运行效率已成为经济学研究的基础。马歇尔(1890)奠定了经典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在完全竞争、产品同质化、充分信息的前提下,单一消费者和单一生产者的需求和供应分别形成了单一局部市场的总需求和供应,各种单一市场相互关联,形成了一般平衡的市场体系。萨缪尔森(1947)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平衡分析的微观基础。将消费者的需求视为最大化效用平衡的结果,将生产者的供给视为利润最大化的平衡结果。20世纪30年代以后,微观经济学理论经历了“垄断竞争”理论革命、“不确定性”理论革命、“信息、激励和不完整”理论革命和“异质、搜索、匹配和机制设计”理论革命,微观经济学不断放松纯理论假设,理论越来越接近现实世界。另一方面,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可证伪学科的突出特点是微观经济学的比较优势。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思维和理论逻辑不断被其他学科所接受,经过交叉整合,形成了许多新兴的交叉学科,掀起了渗透到其他学科的“经济帝国主义”浪潮。
 
(2)微观经济学的课程地位
 
从课程体系的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质量至关重要。微观经济学为许多经济管理学科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可以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提供有效的经济逻辑训练和基础理论。许多专业课程都是微观经济学理论内容的详细、扩展和应用。消费者剩余理论和消费行为理论直接有效地支持市场营销课程;产业组织理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的深化和应用;迪克希特·斯蒂格利茨创建的D-S框架是微观经济学垄断竞争理论的重大突破,成为新经济地理学的“四大法宝”之一。
 
二、梳理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痛点
 
基于上述,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非常重要,其教学痛点不可避免,必须进行深入分析,探索“症结”。经过对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充分研究,结合西方经济学教学和科研的经验,发现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可以是数学的两个主要痛点。
 
(1)学生对微观经济理论的普遍理解不深
 
学生对关键概念的意义和经济理论的经济意义缺乏理解,特别是理论假设条件的内容和合理性。机会成本概念和帕累托效率等重要概念,充分反映了经济理性思维和社会福利分析思维的重要概念对经济思维的形成至关重要,许多学生的掌握只停留在对考试的即时记忆中。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深度往往只停留在几个简单的数学公式的计算中,如在消费者行为平衡求解中,学生可以通过基础效应论和序数效应论分别获得最佳消费量,但不能理解序数效应理论基础效应理论前提的变化和进步,更不能理解弱公理和强公理中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行为的逻辑关系。此外,对偏好与效用函数之间的关系没有深刻的理解,无法理解效用函数形式的正仿射变换除了简化计算优势之外的经济本身的意义。
 
(2)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理论缺乏系统的整体认知
 
在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个突出的现象:许多本科期末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在研究生入学面试中仍然没有经济学思维,无法有效利用经济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经过研究小组的反复研究,发现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时,一方面对知识的记忆具有突出的碎片化特征,只掌握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点、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但取得了高分。另一方面,学生根本不了解微观经济学的逻辑体系,对机械记忆的概念定义和对微观经济学逻辑框架缺乏全面的理解。大多数学生记住市场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结论,知道微观经济学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一般平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市场失败理论,但没有形成微观经济学如何澄清市场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逻辑论证,不清楚这些章节的逻辑关系。
 
三、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思路和建议
 
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质量非常重要,为了提高课程教学供给的质量,有必要探索教学理念的创新。通过对痛点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基本思路是增强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亲近感”和“熟悉感”,让学生自然感知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然后对利用微观经济学分析问题产生兴趣,最后提高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上述思路可以从以上三个角度实现;一是利用中国实践和周围的直观案例,使学生直观地感知知识,辅以必要的经济数学基础,使知识走向学生;二是通过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运用和体验经济知识,让学生走向知识,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三是通过教师合理的知识体系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构建微观经济学的逻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