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发布日期:2024-05-06 浏览次数:
1.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只有合理组织教学过程,才能提高财务管理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教学案例的教学效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基本程序:
1.1案例准备阶段
在教学开始时,根据课堂学生人数,提前将课堂学生分为适当的规模水平,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至少提前1-2周,根据上述案例的来源和判断原则,确定合适的案例主题。学生负责收集相关信息,处理数据,准备说明材料,准备课堂讨论。
1.2案例讨论阶段
学生小组讨论和阐述他们的观点。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可以不拘一格,不限形势,发表意见,甚至互相辩论。最后,每组选派代表总结小组观点和结论,提出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负责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讨论的指导。必要时,教师应发挥指导员的作用,但要防止学生做出判断,而是由学生真正的发散思维和全程参与。二是控制整个过程,随时掌握学生讨论的切入点,形成热烈的讨论氛围,注意不偏离主题,避免恶性无效的争论,有效控制课堂讨论的局面。
1.3案例评价阶段
在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和总结案例后,教师需要及时进行评估。评估不是唯一必须给出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学会从一个例子中得出推论,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案例分析和生活一样,并不是为了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阶段的真正重点是首先评价学生案例分析的思路是否清晰、方法是否合适、解决方案是否合理;其次,指出案例分析的优缺点,肯定优秀团队成员;最后,留下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思考。
1.4案例报告编制阶段
作为案例教学的最终总结,编写案例报告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教学培训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上述三个环节之后,学生需要在课后单独编写符合基本格式和基本规范的案例分析报告。在报告中,需要对分析过程进行清晰的讨论,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然后得出结论或提出一个或多个方案。
1.5案例教学总体评价
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评价。每次案例分析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相应的记录,结合案例报告的评价,在课程结束时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和评分。目前采用五级制。另一方面是对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课程结束后,选择部分教学班设计发放问卷,调查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广泛听取学生的建议。
2.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合建议
独立高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重视教学中的实践部分。但目前我校财务管理课程总课时只有51个,除案例教学外,其他实践教学课时不多。然而,实践教学比例的增加是独立高校培养计划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制定的趋势。例如,与相关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零距离”接触公司的平台。甚至可以对财务管理学科实行“校企双休”。除了在学校完成传统内容和学时学习外,还需要在合作企业现场完成部分课时。最后,学生的评价模式是“校企兼评”,学校评分和企业评分的加权分为学生的最终评分。
为了更好地实现独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不仅需要参与实践,教师还需要继续参与实践学习和培训,防止许多教师缺乏企业资本管理的实践经验,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状态和质量。
- 上一篇:独立学院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 下一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存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