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发布日期:2024-05-02 浏览次数:
事业单位是政府机构的分支,旨在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的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作为社会福利发展的保障性服务机构,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是事业单位全面完成计划和任务的有力保障。因此,事业单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规范财务管理活动,认真落实财务制度,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责,充分发挥作用,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升到新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更好地服务社会。
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法律法规执行不严格,财务纪律观念淡薄,不讲规则、程序、程序,以习惯和经验做事。(2)财务工作缺乏可持续性,经常出现“领导变更,会计变更”的情况,客观上增强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变化,导致乱账。(3)少数单位对发票、支票等关键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票据管理制度不按财务管理要求制定。大多数单位,即使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也往往是形式化的,导致制度化管理监督制度的弱化。(4)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修订普遍不完善、不及时,与新的财务法规和制度联系不好,不适应单位状况的变化和制度的实际执行。财务制度不符合实际,不易实施,直接损害了财务管理的权威性。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不规范
主要有两个方面:(1)货币资金管理存在漏洞,存在资金安全隐患。在日常工作中,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出纳等不兼容岗位没有严格分离,有的岗位相互串通,单位对出纳工作监督不到位,库存现金很少盘点。部分单位仍存在大额支出用现金结算、白条到库、公款私存等现象。私人公款主要表现如下:①各种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学会会费收入等不入账。②租金等其他应纳入公司财务会计部门账户或应存入财务专户的收入,不得及时入账。收款不需要合法收据,用白条代替。③通过虚假支出、资金退还等方式将资金转入公司财务部账外,设立小金库。(2)固资管理不规范。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存量和流量管理不严格,普遍存在“重购建设、轻管理”的情况。固定资产使用、维护、处理、租赁、借贷、转让、报废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低,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主要表现:①固定资产管理相对混乱,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非常随意,设施设备采购建设论证不足,导致闲置。②部分单位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或固定资产的验收、保管、维护工作形式化。有的单位不按要求定期清理盘点固资,或固资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导致总账与明细账不符,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不符。
(三)部分事业单位不重视预算编制,收支管理不到位,收支管理不到位
一些机构不注意预算编制,虽然国家预算管理规范机构应根据机构发展计划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但有些机构不能根据预算要求进行客观分析,只是选择增量预算法,即在前几年预算的基础上增加指数编制预算,导致预算和业务发展规模和速度不适应。部分机构对资金收支管理不规范,预算外资金应纳入单位预算管理,统一管理和会计,但部分单位未纳入单位预算。部分单位对支出审批制度不严格,随意改变资金使用,扩大支出范围,导致部分单位资金使用松动。
(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不足
(1)部分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单位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内部审计监督仅由一人或多人专职或兼职代理。部分单位未实施统一的财务管理。(2)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合理,业务交叉过多,兼职人员过多,职责不明确。(3)会计事先、事中、事后审批监督的形式化。相当一部分单位没有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但仍有更多的规章制度,签署的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对有关部门的检查和审计,影响内部控制的实施。转移
- 上一篇:医院财务管理的问题
- 下一篇:高校财务信息公示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