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科研院所财务管理改革思考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地方科研院所财务管理改革思考

发布日期:2024-04-21 浏览次数:

地方科研院所财务管理改革思考
 
(1)加强对科研项目预算和资金的管理。在财务管理部门建立科研项目预算管理体系。项目申报时,项目组根据项目研究内容和考核标准提出预算方案,财务部结合科研项目资金管理要求和财务制度,对项目预算方案进行分析审批,包括自筹资金来源和可行性、项目支出科目政策合规性等,与项目组沟通,形成更可行的预算申报方案。确保项目一旦申报成功,预算具有较强的可执行性,为预算执行奠定基础。对申报成功、获得资助的科研项目,按预算严格要求项目资金,严格按预算监督项目各项费用,避免超支。严格按照实施过程中需要调整预算的项目(财务教育)〔2011〕434)文件要求调整,责令项目组按规定完成预算调整程序。确保项目资金按规定有效使用,提高项目研发投资绩效。
 
(2)建立科研成本计算体系。与科技强国相比,我国科技研发投入效益严重偏低。在鼓励科技创新的同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要注重科研投入的效益。因此,有必要在科研院所建立科研成本计算体系,计算科研项目的成本。对各项目完成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进行分类,直接发生的费用,包括材料费、检测加工费、差旅费、会议费、出版费等,直接计入项目研究成本,间接发生的费用,如大型仪器服务费、水电费等,按一定比例分摊,从而计算项目的实际资金投入,评价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率,为项目绩效评价提供参考。
 
(3)建立项目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评价体系。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强调科研与经济建设的结合,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开展科技创新,鼓励科研机构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应用技术研发是地方科研机构的主要任务之一,地方科研机构财务部应参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投资评价要求,建立经济效益评价体系,评价科研成果转化的可行性、经济效益和风向,一方面支持成果转化、技术转让、单位内部绩效评价;另一方面改善地方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环境,促进科研人员在项目主题选择和研发过程中更加注重科研的有效性,提高研发投资的产出比。
 
(4)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财务指标。根据(中发)〔2015〕8)需要改革现有的研究成果评价体系,重点从研究成果数量转向研究质量、原创价值和实际贡献;根据绩效奖励研究人员,鼓励研究人员的科技创新。因此,财务部应配合公司改革研究成果评价体系和研究人员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财务指标。鉴于科技创新风险较高,财务评价指标可采用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从项目完成成本、完成论文的质量和数量、发表成本、技术发明专利的数量和质量、专利的经济效益和转化可行性、研究成果和获奖情况等方面设计财务评价指标。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更科学地评价使用科研费用的科研项目的绩效,提高地方科研机构的财务管理水平。
 
地方科研机构是地方科技发展的主要力量。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地方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科研机构现有的财务管理体系在许多方面尚未满足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在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成果、绩效评价、成果转化可行性、风险、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改革优化,促进地方科研机构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