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精细化财务管理
发布日期:2024-04-08 浏览次数:
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加强精细化财务管理
(一)贯彻精细化管理理念
事业单位的独特性决定了它仍然受到旧管理理念的束缚。为了实现精细的财务管理,必须实施精细的管理理念。从提高会计内部控制思想的角度来看,要建立“精准、准确、细致、严谨”的管理理念。在改善会计内部控制环境的过程中,以单位会计人员培训为例,“精细”要求各种培训工作,无论是方式还是内容;“准则”要求培训工作关键,真正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水平;“细节”要求整个培训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严格”要求严格监督单位财务人员的培训,通过各种考核机制掌握学习结果。通过这样的管理理念,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可以跟上改革的步伐,为基准会计的内部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精细的财务管理提供人才支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内容较多,如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工作的精细化仍需建立“精准、准确、精细、严格”的管理理念,在认真落实我国相关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提高会计内部控制活动的完整性、目的性和标准化
会计内部控制活动的优化应从整体性、目的性和标准化三个角度具体实施。首先,事业单位各类主要会计业务都需要设置控制活动。例如,每个会计岗位的设置都要严格遵守“不相容岗位分离”;授权审批控制应合理安排在相关会计活动中。其次,各种控制活动需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例如,一些大宗仪器设备较少的单位在固定资产盘点过程中的审批流程可以比大宗仪器设备较多的单位简单。最后,各种控制活动要有一定的规范化。标准化操作是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重点。即使上述两个方面的工作得到了改进,如果操作不规范,也很容易导致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不真实、国有资产流失等现象。会计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实际上等于预算管理的预算实施、成本管理的成本控制、固定资产管理的日常管理等。这些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仍需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实施。
(3)实现信息平台的精细化管理
结合公共机构的具体情况,信息系统本身的改进在短期内可能无法取得进一步的突破,但可以通过精细的外部管理来提高其应用效果。一方面,在日常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事业单位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局域网,及时传递会计内部控制所需的文件,形成共享。对于局域网的应用,事业单位也要做出相关规定,特别是对于上传文件的选择,要注意其保密性。目前,许多机构开始利用QQ群、微信群等网络沟通工具开展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对会计信息化等会计信息软件的管理,要注意其权限管理和系统安全。例如,一些机构根据业务领域或会计岗位的差异设置会计信息软件密码;一些单位定期更换系统权限密码;一些单位通过管理系统严格控制软件权限。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信息平台的精细化管理也需要从以上两个方面进行。
(四)加强会计内控
公共机构应不断创新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方法。一些公共机构会认为,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将过于复杂,特别是对于一些业务本身较少的单位。因此,公共机构可以以组合的形式管理内部审计部门。也就是说,以财务部为核心,各部门派员工参与内部审计工作,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具体的数据材料。这种模式不仅可以保证会计内部控制的公平性,而且可以节省公共机构的人力资源。一些公共机构现在正在开始培养“业务谈判者”,即既了解业务又了解财务的员工,这也值得学习。在此基础上,不断规范内部审计的每一个操作步骤,为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
结语
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不仅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管理,更关系到我国公共财政制度的改革。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不仅是保证财务精细化管理实现的基础,也是财务精细化管理各工作环节的具体体现。事业单位要不断贯彻精细化管理理念,细化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为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提供坚实的财务基础。
- 上一篇: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粗放的几种表现
- 下一篇:目前我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运行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