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原因及危害
发布日期:2024-03-29 浏览次数:
一、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原因及危害
1.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原因
所谓财务报表粉饰行为,是指通过非法手段装饰财务报表,使财务报表不真实,从而达到公司具体目的的行为。
(1)增加效率评估。公司经营业绩评价一般以财务指标为基础,不仅涉及整体经营情况评价,还涉及高级管理人员绩效评价,影响其改进和奖金。为了在经营效率上得到更多的分数,企业可以对其财务报表进行虚假包装。
(2)减少税收。企业所得税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根据税法的规定,根据会计利润,将会计利润调整到应纳税额,乘以使用的所得税税率而获得的。因此,为了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公司应粉饰会计报表。
(3)获得银行贷款。现在大多数企业面临资金短缺,在银行贷款,可以获得更多的信贷资金,但由于金融机构一般不愿向业绩差、信贷不良的公司贷款,企业想获得银行贷款或其他供应商商业信用,财务状况差的企业将通过编制粉饰财务信息获得银行贷款。
2.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危害
(1)伤害财务人员本身。因为只考虑个人得失而粉饰财务报表,会给公司带来极大的危机感和不信任感,也会引起会计界的广泛关注。这种不信任的态度对会计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2)危及公司的长期发展。由于是粉刷财务报表,其会计信息和数据不真实,公司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不真实,使企业决策非常困难,导致决策失败,使公司造成更大的损失。
(3)伤害了许多投资者。投资者一般根据企业财务报表、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确定是否投资,但粉饰财务报表完全误导投资者投资方向,导致投资者投资损失,使投资者对企业失去信心,损失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4)危害市场经济秩序。财务信息的扭曲会掩盖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导致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欺骗投资者,误导投资方向,误导中国对当前经济的分析。
二、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手段
1.利用资产重组粉饰财务报表。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优化资产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为了扭亏增盈,一些企业利用资产重组粉饰财务报表。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司的长远发展,也对国民经济的正常使用产生了不利影响。典型做法有:1。资产和股权置换;2.资产剥离;3.资产溢价
2.利用相关交易粉饰财务报表。目前,我国许多上市企业都是在国有企业改革后组成的。因此,上市公司与重组前的公司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交易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个别企业可以利用这种关系粉饰财务报表。典型做法如下:1。通过掩盖或虚构经济交易事项,人为增加公司收入;2.以高回报或低回报进行资金交易,通过相应调整财务费用来降低公司开支;3.通过收取管理费或共享共同费用来调整利润,提高企业收入;4.委托经营或以旱涝保收的方式委托经营,提高企业业绩。
3.利用交易项目粉饰财务报表。近年来,随着社会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了进一步增强公司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许多企业将采取一些措施来吸引大量的客户,包括信用销售、分期付款等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项目应收账款占很大比例,个别企业将选择虚假资产。
4.使用长期和短期贷款来粉饰财务报表。为了进一步发展,许多企业甚至选择长期和短期贷款来筹集资金。同时,在实践中,一些企业也会采取一些方式进行利润核算,随意扭曲利息资本化的相关内容规定,故意调整利润。
- 上一篇:学校财务计划的有效实施
- 下一篇: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