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治理财务欺诈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预防和治理财务欺诈

发布日期:2024-03-25 浏览次数:

预防和治理财务欺诈
 
作者通过上述案例梳理了一些常用的财务欺诈手段,使投资者能够进一步了解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技巧,提醒投资者从中吸取教训,对防范风险和谨慎投资具有深远的参考意义。同时,作者还呼吁从根本上停止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行为,完善投资者的保护机制。以下是作者试图对欺诈行为提出预防措施和治理建议。(1)完善监管法律法规,增加追究法律责任
 
通过不断完善我国监管法律法规,落实《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积极推进《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和《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条例》,推动完善监管责任调查机制,建立快速反应执法制度,发挥及时遏制违法行为的重要作用。完善相关制度,提高透明度,从法律层面保障执行。中国证监会应考虑从投资者保护的角度修改《证券法》,完善诉讼权利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从源头上保护投资者利益,增强投资者的民事赔偿责任意识。
 
(2)完善中国会计准则,压缩会计粉饰空间
 
随着经济国际化的快速发展,会计的国际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因此,迫切需要加快深化会计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只有严格规范会计行为,才能有效减少财务报告的操纵空间,通过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进一步深化相关交易披露程度、管理工资流信息透明度,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确保信息用户能够及时、正确、完整地了解相关信息。
 
(3)深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
 
建议引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法,规定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完善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监事会人员独立专业素质,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制定董事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杜绝企业“主导”控制管理。
 
(四)增加财务造假成本,加强法律处罚
 
每当发生重大欺诈案件时,涉及的上市公司应当受到严厉处罚。不能承担处罚金额的,由其连带的中介机构承担刑事和民事责任。可以参考国外“非法财务报告的刑事责任,最高罚款500万美元或20年监禁,篡改文件的刑事责任,最高监禁10年”等处罚,增加国内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财务欺诈成本,达到“榜样”的威慑作用。
 
(五)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深化职业道德意识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往往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高级会计人员利用关联方交易、会计政策变更、事项等交易和会计处理方法有意。因此,读者呼吁专业会计人员有强烈的职业道德荣辱观,提高会计诚信素养,以信用为会计职业生命线,净化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实践”成计的案例分析,提醒读者从中吸取教训,防范风险,谨慎投资;呼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会计监督,加强处罚,建立诚信道德,根治上市公司财务欺诈,保护投资者利益。以上纯属笔者个人观点,请纠正不当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