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发布日期:2024-02-03 浏览次数:
一、前言
现阶段,随着我国高校自主办学的逐步发展,高校不仅开展了最基础的教学科研工作,还开展了产学研结合、高科技创造、外部投资等多项经济活动。鉴于上述情况,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迫在眉睫。改革高校财务管理可以保证高校资产更安全、更完整,提高高校财务的真实性,使高校顺利开展教学科研教育。
二、分析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标准化和先进的财务管理体系。目前,高校缺乏标准化和先进的财务管理体系是导致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当高校内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外部环境也在发生变化,高校相关的财务管理业务也应发生变化。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相对落后,这种落后的管理体系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改革过程的严重障碍。这些原因的存在使得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充分发挥其工作效果和工作功能。财务业务的责任不能按照高校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得到充分落实,财务工作不能全面开展[1]。会计等工作环节的监督管理不完善,使财务业务工作充满漏洞。
(2)教育资产管理意识薄弱。高校资产负责人不清楚,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导致学生、政府等投资者未能达到教育投资的预期目标,未能完成控制高校教育成本的工作。高校资源共享程度低,财务管理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缺乏沟通,使资源信息不准确,财务部门对资源信息了解不足。
(3)缺乏控制和计算教育成本的意识。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是非营利性机构,部分高校对会计和成本控制意识薄弱,不重视办学带来的经济效益。另一部分高校更注重学生和社会效益,忽视了教育成本的控制和计算。缺乏控制和计算教育成本的意识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4)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内部监督过程是实现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主要环节,但高校内部监督体系存在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监督覆盖范围窄、员工轮换障碍、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等问题[2]。高校对内部监督重视不够,缺乏监督意识。
(5)缺乏精细的预算管理体系。缺乏精细的预算管理体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体现在广泛的管理模式和预算制定的随机性上,预算不能按要求严格执行,缺乏约束力。
二是缺乏对财务预算的重视,财务预算意识淡薄,预算工作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三,预期预算与实际预算不匹配,预算衔接错误,容易出现各种标准,导致预算工作缺乏约束力和权威性。
第四,缺乏完善完整的财务预算体系,不能及时核实预算,导致每年各阶段预算错误。
(6)财务业务人员能力不足。由于日常繁忙的高强度工作,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没有进一步加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知识、新制度、新技术不断出现。要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能力,首先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使员工能够跟随社会的发展,完成新形势下的财务工作。
- 上一篇: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和方法
- 下一篇:解决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