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电子台账的构建和应用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统计电子台账的构建和应用

发布日期:2024-01-19 浏览次数:

行政事业单位是行使国家赋予的一定权力、具有一定政府职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机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财务管理改革。在此背景下,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在财务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建立财务数据统计电子台账数据库是财务管理改进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现实中,很多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对统计电子台账建设热情不高,导致统计台账整体建设率较低,对提高财务数据统计速率和质量、促进财务管理高效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通过有效途径构建财务数据统计电子台账,成为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有意义的问题。
 
一、文献综述
 
目前,理论界和实践界对建立统计电子台账的意义进行了大量的讨论:何勤英[1]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繁琐、耗时、保存不便的传统纸质台账已不能满足基层统计工作的需要;推广和使用统计电子台账是统计系统进一步规范统计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工作;李维亚[2]还认为,实施统计电子台账是提高统计数据源质量和工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有效手段;陈玲[3]认为,推动统计电子台账在统计实践中的应用,是提高统计工作信息化的有效尝试,有利于建立科学有效、操作规范、运行顺畅的工作机制。由此可见,统计电子台账的建立和应用不仅限于工业企业,也广泛应用于政府部门(如统计机构、财务会计等)。
 
目前,本单位承担了较多的统计工作,财务部门主要负责上报的统计报表包括《科技服务业统计季报》、《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月报表》、劳动工资统计季表、《独立科研机构统计年报》、《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统计》等多份统计报表。随着统计工作的日益复杂,财务管理要求和统计口径也存在很大差异。原始的人工输入和数据汇总方法不仅工作量大、耗时长,而且容易出现错误,必然会影响部门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基于此,部门在深入研究分析财务数据和统计指标的基础上,提出详细的软件开发需求,与软件开发人员充分沟通,密切配合建立本单位统计电子台账数据库,实现统计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存储,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质量,提高单位综合统计水平;同时,建立的统计电子台账数据库可为其他政府部门建立相应的财务数据电子台账提供参考。
 
二、统计电子台账的构建和应用
 
(1)电子台账设计框架
 
在功能设计方面,统计电子台账主要关注财务数据统计数据与统计报表的无缝连接,通过软件技术实现财务数据信息收集、传输、处理、存储、共享,提高基础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部门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现有统计数据库的对接,实现工业企业、财务数据和直接报表的有效整合,进一步提供统计报表数据的内部相关性和资源共享。
 
在系统设计中,统计电子台账主要关注与单位现有统计软件的对接,包括:充分利用财务数据资源,深入研究分析财务数据和统计指标,筛选电子台账系统中的数据指标;积极与软件开发人员沟通,提出详细的软件开发需求,设置功能模块、表式设计、操作规范等。;调试软件功能,系统测试拟建的电子统计台账,测试各系统模块的使用效果,确保系统功能的完整性、方便性和实用性;修改不合适的模块,补充缺失的模块,改进电子台账系统功能,最终达到实际目的。
 
(2)电子台账的主要功能
 
统计电子台账除了具有原纸质台账的一般功能外,还具有更丰富的系统功能,实现财务数据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存储和共享。
 
1.数据采集平台:根据电子台账财务数据统计指标,完成指标数据的输入、检测、修改和验证。
 
2.报表定制平台:原始数据输入完成后,财务人员可以保存相应的数据。数据验证后,可直接选择自动生成相应的财务报表、统计报表等。
 
3.信息共享平台:通过电子邮件或系统信息实现内外相关单位或部门的数据交互。
 
4.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建立数据审核、综合查询、统计分析、系统管理等功能,加强对数据情况的实时监控。
 
(3)单机版电子台账的应用效果
 
财务数据统计电子台账构建与应用的应用效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提高数据输入的准确性。系统从台账中选择相关指标,直接从台账中提取统计数据,自动生成统计部门要求的统计报表,减少人工输入和统计指标口径不一致造成的错误。同时,设置数据验证功能,避免偏差和逻辑错误,有效筛选和整合数据,便于实时访问历史数据,及时发现问题,提供数据的准确性。
 
2.提高人员操作的便利性。随着部门统计工作的日益复杂,财务管理要求和统计口径也存在很大差异。人工输入和总结数据的方式不仅工作量大、耗时长,而且容易出错。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统计报表、服务器自动归档等功能,可以减少基层财务人员的工作量,避免数据丢失或前后不一致。
 
3.提高了数据质量的可控性。通过建立数据审计、综合查询、统计分析和系统管理功能,加强对数据情况的实时监控,一旦数据报告不能随意变化,加强台账数据的管理和控制,增强数据统计工作的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