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发布日期:2024-01-14 浏览次数:
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管理意识不强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项目负责人对国家科研基金管理政策了解不够,认为科研基金是项目研究小组或个人获得的科研项目支持基金,应由研究小组或个人控制。科研项目组负责人和研究小组成员大多是高度专业的学术人才,缺乏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经验,认为资金接收、支付、结算证书等只是财务人员为科研活动的程序服务,审计报告是履行程序,导致科研基金使用混乱和支出不合理,预算管理、支出会计、资产管理埋下隐患。
目前,一些高校的科研资金报销方法传统陈旧,科研项目资金卡按项目名称设置,报销金额按预算控制,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监督科研资金。但在项目多、人员复杂的情况下,无法控制科研资金的明细支出是否偏离科研项目本身的需要,导致实际支出与预算编制的分离。
资金的使用进度与科研项目的进度不一致。一些科研项目刚开始,资金已经使用了很多;有些即将结束或已经结束,大部分余额,导致一些上级分配的转移支付资金被迫收回,然后使用学院安排的其他项目支持资金支付。特别是高职院校科研经费,学院配套资金较多,没有上级收回资金的风险,往往是几个科研项目资金混合,项目已结束,仍继续报销使用科研经费,或财务部门不清楚项目结束时间,科研管理部门只问项目结束时间,导致科研项目研究无期限,报告无期限。
(二)制度建设不完善
科研资金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科研资金管理和监督,导致科研、财务、审计等部门沟通协调不良,容易导致项目管理与资金管理脱节。管理不统一,科研项目过程无法通过财务资金管理进行控制。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一般只注重科研项目的申报、项目审批、科研资金分配或提取科研项目管理费,科研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不跟踪管理,但由项目负责人或研究小组管理;财务部门缺乏完整的科研资金综合管理措施,科研项目资金预算、会计决算和科研项目结束后剩余资金没有制度化管理措施。(3)预算执行不严格
高校一些科研人员由于缺乏财务知识,预算不严谨,考虑不全面,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往往导致费用不包括在预算中,在项目研究中必须支出相关费用,导致财务管理和监督可能出现资金使用的合法性问题。其他资金预算的具体使用过程不清楚,或同时承担多个项目研究,资金来源渠道难以区分,混合使用,甚至发现支出内容与预算不一致。
(4)缺乏绩效考核
大多数高校缺乏科学的科研资金管理和使用绩效评价体系,目前仍处于会计和预决算编制水平,没有评价资金来源、下落和使用效率。虽然资金支出和资金管理措施统一了会计水平,但没有提供财务分析指标。在这种情况下,绩效评价的基础和依据是不可能的,与资金使用效率相关的预算执行和奖惩措施也无法实施。
形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高校只注重多申请项目,全力争取项目,对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缺乏正确认识,只“重争取、轻管理”,导致“项目争取与资金管理脱节”;第二,国家没有出台统一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一些高校经常参照一般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进行管理和会计。虽然根据高校的特点进行了一定的补充,但总体制度并不完善,导致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形成了“上级制度与高校管理脱节”;第三,一些科研人员通常根据经验估计申报项目的资金预算,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缺乏合理性,使用不按预算执行,预算没有约束力,结果是“资金预算与实际需求脱节”;四是目前高校科研经费成本核算缺乏实质性内容,但核算经费是否用完。至于使用是否合理正确,科研管理部门一般不在乎。财务部门只有流水账,无法评估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使其“成本核算与实际支出脱节”。
- 上一篇: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新思路
- 下一篇:商业百货行业财务指标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