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视角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正常问题
发布日期:2023-12-27 浏览次数:
“看病难、看病贵”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医患冲突愈演愈烈,医疗伤害和杀害频发,折磨着我国的医疗体制。新医改政策的内容涉及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公立医院必须积极参与医改活动,有效完善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机制,适应和推进新的医改政策,适应现代公立医院的发展。
1、新医改视角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正常问题
我国医疗改革的推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曲折不断发展的过程。目前,一些深层利益矛盾突出,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相对滞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尚未明显缓解。受环境、政策、管理、协调等因素影响,我国公立医院缺乏现代财务管理意识,在预算管理、成本核算、资产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财务人员重会计、轻财务管理、缺乏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意识,不适应新医疗改革政策和现代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公立医院都建立了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但许多制度仍然是形式,没有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缺乏系统的财务管理,财务人才梯队建设相对薄弱,整体质量有待提高。同时,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高,对财务预算重视不够,成本控制缺乏有效手段,成本预算和会计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资产管理不严格,国有资产流失。
二、新医改政策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具体影响
自2009年以来,中国实施了新的医疗改革政策,致力于建立和完善覆盖国内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重点关注医疗保障体系、基本药物体系、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公共卫生服务平等、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重点改革。新的医疗改革政策要求打破公立医院的盈利机制,改变20世纪50年代以来实施的“药物”异常现象,挑战医疗结构调整和财务成本管理;如何限制医生开大处方、多开药、贵药,合理引导医生的医疗服务行为,需要合理制定绩效工资评估计划。所有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后,需要实施综合预算管理,把握整个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点,这是对财务人员专业水平的考验。新医改政策实施后,公立医院的资金来源结构发生了变化。15%的药品涨价不再是公立医院的主要收入。医院可能会陷入资金不足的境地。因此,有必要拓展融资渠道,合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新的医疗改革政策在补偿机制、内部激励机制、评估监督机制、成本核算和资产管理等方面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革的推进必然触及传统的“大锅饭”思想和落后思想,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改革势在必行。
- 上一篇:民办高校的财务状况
- 下一篇:公立医院财务管理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