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发布日期:2023-12-01 浏览次数:
1引言
2009年,国家有关机构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表明,中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后,正式发布了医疗改革的口号。中国公立医院在市场上的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医院的日常经营过程中,财务预算管理的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创新和变化。传统的财务预算管理理念是封闭和被动的。现阶段,新的财务预算管理经验更加自主、开放、自觉、主动。在医院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公立医院不再仅仅依靠国家的相关财政拨款,而是逐渐转向依靠服务费和财政补贴来维持医院运营的资本,经济地位逐渐独立。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中国医疗改革的深入发展。与此同时,许多私立医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给中国医疗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给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经营管理的竞争日益激烈。
自2009年新医改计划出台以来,国家在2010年专门出台了《医院财务制度》,对预算管理制度进行了详细规定。一方面,由于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的首要任务是加强预算管理制度,这也凸显了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与其补偿机制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另一方面,医院的既定目标需要通过综合管理财务预算才能更好地实现。因此,在医院的日常运营过程中,医院经济管理中的财务预算管理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财务预算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相关财务活动的监督、多方协调和评估。在医院管理过程中,财务预算为医院的相关业务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在实施相关决策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必要的财务预算监督。在医院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财务预算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为医院的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由此可见,在医疗改革的背景下,必须重视我国公立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不断加强财务预算管理。
2.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务管理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在运营过程中,大部分领导都是从临床岗位晋升到领导岗位,对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了解不多。最新出版的《医院会计制度》白纸黑字指出,三级甲等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应设立财务总会计师职位,其行政职位与副院长一致。但在实际情况下,这一要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在大多数医院管理阶层,很多领导还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对医院财务管理预算的专业知识掌握薄弱。有的医院在运营过程中没有很好的重视财务预算管理,甚至有的领导对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内容知之甚少。这导致现阶段一些公立医院的业务发展非常困难。
2.2成本核算体系不完善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发展,原公立医院逐渐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在市场竞争过程中越来越依靠自身力量支持整个医院的正常运行。在市场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现有公立医院要不断增强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完善医院的财务预算体系,有效控制医院成本,减少医院不必要的开支。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仍存在一些缺陷,相关预算考核标准没有明确划分。首先,公立医院的变更成本和少数固定成本都离不开材料消耗。在这种间接成本分摊过程中,成本核算很难合理依靠会计手段准确掌握数据信息。其次,公立医院有责任对社会开展一些公益福利活动,这些福利义务不仅需要按照政府制定,还需要反映政府免税政策的好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疗服务,使医疗项目收入和成本无法比较,无法有效实施成本核算。
- 上一篇:学校后勤财务管理改革创新
- 下一篇:加强医院财务预算管理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