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对策
发布日期:2023-11-13 浏览次数:
众所周知,医院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任。
财务管理是制约医院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是医院健康经营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障。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医院财务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监管手段等方面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传统的医院财务管理问题日益突出。虽然在市场经济环境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医院的财务管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我发现仍存在许多问题。以下作者对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一、医院财务管理现状
(1)财务管理理念落后
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系的影响,绝大多数医院的财务管理仍处于传统的财务管理阶段,缺乏新的财务管理理念。据调查,目前医院工作人员普遍认为财务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他们无关,总是与自己无关,态度高。同时,财务部工作人员缺乏现代管理和管理理念,参与和监督意识薄弱,总是混淆财务管理和会计,经常孤立财务管理,不能有效结合财务管理和医院其他管理活动,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财务人员控制资金的随机性不能根据医院的发展情况进行合理的预算、监督和控制,导致日常账户、坏账、死账等严重现象。
(2)预算和成本管理不合理
预算管理是部门预算编制的基础,其实质是指医院根据其发展计划和需要对各种经济活动进行统筹安排的过程。但目前各大医院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只是一种形式。医院的预算编制大多是由医院领导和财务部门根据往年的数据计算出来的,因此缺乏必要的事前论证和事后评价过程,导致预算编制内容无法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起到实际的控制和引导作用。其次,成本管理不合理,资产账实不一致。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可以有效帮助医院掌握其资源真相,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但目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非常混乱,如报废设备记账程序不完善,找不到实物的设备账面仍反映出来。资产闲置和不足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和效益。
(三)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医院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缺乏健全的制度使员工无法遵守规则。首先,会计人员没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和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低、工作意识低、风险防范意识低是当前医院财务管理的一大通病。医院财务人员准入门槛低,甚至有些会计人员不是本专业人员。第三,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缺乏真正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众所周知,财务活动任何环节的问题都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只有合理规避财务风险,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的经济效益。医院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主要表现在:资产结构不合理、流水账多、坏账严重、死账严重、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分配不合理。
二是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对策
(1)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
医院财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是直接影响医院效益的重要因素。如今,医疗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医院必须把会计人员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程”。首先,改革理材料理念将工作重点从传统的事后会计转移到事前、事中的监督、管理和控制,努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其次,在新理材料理念的基础上,将岗位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与财务管理相结合,打造高素质的工作队伍。第三,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培训活动,促进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同时,在财务管理手段上进行创新,运用会计电算化等方法,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经济活动顺利开展。
(2)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
首先,加强预算管理,完善当前的预算管理机制。医院必须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财务状况,统一管理医院的整体收支。最大限度地支持重点开发项目,严格控制不必要的支出,合理调整。其次,加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制定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合资医院将成为未来的主要趋势,因此医院声誉和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也是影响其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医院不仅要加强固定和流动资产的管理,还要注重无形资产的具体化,更好地服务于医院的经济活动。最后,加强成本意识,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建立基于控制、会计和绩效考核的成本会计和成本控制体系。
(三)加强内部控制和财务监督
为了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医院必须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和监督制度。医院可以制定明确的岗位分工制度、责任制、会计制度,限制财务人员放下人治,遵守法治,按规定办事。二是实行财务开放制度,进一步提高医院财务透明度,充分发挥医院全体员工的监督作用,从根本上解决财务黑洞问题,有效监督管理整个财务经济发展过程。同时,医院可以通过制定财产清查制度、资本流动管理监督制度和评价制度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 上一篇:交通财务管理发展建议
- 下一篇:ERP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