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进措施
发布日期:2023-11-12 浏览次数: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进措施
(1)加强财务管理和法律意识
积极创造良好的财务环境。财务管理是一项专业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其优势在于相对独立性和对专业知识的要求。缺点是其强大的专业性会导致与外界的沟通问题,其工作需要与领导和其他管理人员保持沟通,使其了解财务管理对单位资产、人才保护和事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关部门要开拓创新,以简单的方式宣传财务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不断加强对单位领导和其他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法律教育培训,积极调动财务管理工作中更多的积极因素,营造全体员工守法的氛围。
(2)加强资产管理
要不断加强单位对实物资产的监督管理,加强资产清查,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确保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资产管理分工必须明确合理,权责分离。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要采取双重保管、相互制约的机制,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对大宗商品的管理。可以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采购,提高采购的透明度,逐步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制度和政府采购监督制度,最终形成以财务部门为主、纪检监察、审计等相关部门相结合的机制。
(3)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近年来,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之所以容易侵占或挪用单位财产和资金,是因为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存在一定漏洞,如会计与出纳岗位不分离、印章保管不善、现金支票管理混乱、财务制度控制不严、内部控制程序不到位甚至失效等,给不法人员带来了很多机会。因此,要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紧密结合单位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将财务管理、业务管理和信息管理紧密结合,优化业务管理流程,明确部门人员的岗位责任,把内部控制的岗位不相容原则放在具体的岗位责任中,从根本上杜绝犯罪现象。
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更注重财务预算资金的实施,包括资金申请、预算实施、结转余额资金控制等,在实施过程中更注重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R,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单位运营成本和资源消耗率、现有资产服务能力等方面较低。在新形势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种经济决策行为将更加依赖于财务分析的结果,财务管理部门作为单位经济信息中心的地位也将更加突出。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应加强改革,尽快建立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事业单位综合管理水平。
- 上一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 下一篇:民办高校存在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