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农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发布日期:2023-10-18 浏览次数:

1.农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事业单位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财务管理具有以下特点:①经济利益并不是权衡公共机构经营效益的唯一标准,其更深层次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社会事业,这也是其财务管理的起点。②事业单位由财政部门直接资助,无需外部融资,资金来源稳定,不存在并购风险。与企业不同,事业单位资产以净资产为会计要素,经济利益不按财政部门和其他提供者提供的资金比例分配。
 
2.农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资产经营管理
 
农业事业单位依托国有资产开展各项活动,但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存在以下问题:①固定资产未及时计提折旧;②会计科目只设置固定资产和固定资金,直接后果是虚假增加国有资产,掩盖国有资产损失,对固定资产期末定价产生不合理偏差(王春美,2008)。由此产生的不可避免的结果是资产无法有效配置。此外,国内许多农业科研单位在申请的项目中设立了研究部门,相互独立,导致设备重复购买浪费资金。对科研人员经济效益的忽视和资金控制的随机性,一些实验设备盲目追求高、高档资产的配置。导致资产闲置,利用率低。当你真正需要投资资金时,你就会陷入资金短缺的尴尬困境。
 
2.2财务内部控制方面
 
目前,农业科研机构在内部控制方面急需改进,总结了以下四点:①部分农业科研单位尚未实施财务内部控制法规,无法遵守,导致处理财务事项往往存在主观不确定性。②名义上设置了内部控制管理方法,但停留在表面努力,真正面对需要严格监控的事情往往敷衍了事。③相关措施和制度设置不科学,直接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效果不明显,未能实际提高财务管理水平。④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目前,内部专业审计机构的设立还没有引起农业机构的重视。即使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农业科研单位也由单位领导任命审计人员,直接负责单位领导,导致审计独立性丧失(金华,2008)。内部审计不能检查所有会计事项,财务监督也滞后,实际效果较差。
 
2.3科研经费管理
 
目前,农业事业单位业务种类繁多,按工程级别分为863、973、根据项目性质,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可分为采购、基础设施、科研等项目。资金来自财政部,首先通过中央财政分配给水利部、农业部等部门,然后具体分配给下一级农业机构。不同来源的资金按照各部门的有关规定和管理办法专用。各种管理方法包括863、973专项、公益基金管理办法和基本基金管理办法决定了其资金规模和项目复杂性,直接影响会计处理过程,难以科学合理地编制决算报表,影响报表数据的可比性(李阿红,2009)。
 
此外,部分项目申请金额与实际批准金额不一致,导致农业科研项目资金实际使用与预算计划脱轨。大多数农业科研单位根据专业设立研究所,自行开展研究,浪费了反复购买设备的资金。一些研究小组也盲目地寻求最高水平,将设备水平与科研水平混为一谈,占用了大量资金,但设备利用率较低(周婷,2009)。
 
2.4预算管理
 
科研是农业事业单位的核心职责之一,也是重中之重。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工具,是单位执行效率的保证。如何将预算管理与执行项目有机结合,如何细化工作目标,量化与预算管理无缝衔接,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方面,管理层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他同级部门潜意识地将预算管理视为财务部门的责任,与自身无关,但预算管理直接关系到项目执行效果的评价。要实现单位的战略目标,不能远远偏离预算管理的目标。认识偏差导致预算管理的战略功能从出发点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农业机构预算的编制受环境影响,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一方面是外部环境,由于农业科研单位资金来源多样化,申报项目时间动态,申报项目周期长,不确定性大,受到影响?在家庭产业结构调整和支持的影响下,项目申报的不可控性导致预算编制波动较大。此外,农业科研受地域条件、气候条件、病虫害等因素影响,项目支出难以准确预算,预算编制与实际支出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在内部环境中,首先是各部门的协调。由于预算主要由财务部门编制,后勤部门、采购部门和科研部门参与度较低,横向相关性较低。
 
3建议与对策
 
3.1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农业科研机构应当根据科研任务和社会责任,完善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制度建设和执行是农业机构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保障,一是必须落实明确的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各级领导和普通员工对资产采购、转移和报废的权限和责任;二,资产购置和转移必须依靠完善的制度和配套措施,严格控制各环节,统筹资产使用;三,与时俱进,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长期机制。推进国有资产标准化、科学化、法制化、信息化管理(谭震、李颖,2009)。此外,为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也是为了减少对政府财政拨款的依赖,以市场化的方式经营资产。按照政府授权、集中管理、市场运作的模式,与其他单位分享暂时闲置的资产,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商业价值。
 
3.2预算编制的程序方法要科学
 
借鉴我国优秀上市公司的预算编制流程,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最关键的环节是预算编制的程序设置,即充足的时间是高质量预算编制的保障,考虑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考虑政策变化、气象虫害等自然因素。根据优先顺序,科学合理地选择项目。
 
3.3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农业事业单位,科研业务多样复杂,单位领导应发挥领导作用,确保上下效果,严格执行项目,明确各级部门和人员的处理、批准和权利范围。对国有资产管理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单位,确保单位活动不定期审查,督促单位人员勤勉负责,及时解决问题,遵守规章制度,必须调查违规行为。
 
4结论
 
作者以农业机构为研究主体,当今农业机构处于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建立社会福利性质的初衷是提高其财务管理的基础,但业务的特殊性也决定了需要采取特殊的处理方法。
 
本文结合我国农业事业单位的外部经济体制环境,总结了农业事业单位实际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借鉴国内外学者的成果,提出了完善农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路,为进一步促进农业事业单位稳定发展做出了微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