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金流的角度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必要性
发布日期:2023-09-24 浏览次数:
首先,从现金流的角度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必要性
预防金融危机的方法之一是建立金融危机预警模型。目前,理论界成熟的金融危机预警模型主要有两种:单变量预警模型和多变量预警模型。单变量模型是以个人财务指标为标准,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模型。它依赖于单一指标,不能充分反映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多变量预警模型受到更多的关注。多变量判断模型克服了单变量模型仅依赖单个比率的缺点,构建了包括多个财务比率在内的能够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模型。
Altman(1968)首次将多种线性判断方法引入金融危机研究领域。此后,许多学者使用类似的方法来改进和创新模型。具有代表性的F分数模型和陈肇荣的多元预测模型。然而,当这些模型用于中国企业时,它们面临着许多问题,预测结果的误判率相对较高,预警模型在各行业和企业中并不普遍适用。一方面,预警变量的选择缺乏理论依据,主要取决于研究人员的直观判断和数据的可获得性;另一方面,金融危机预警模型大多采用权责制下的传统指标,中国企业的现实是财务报表可能被人为粉饰,其真实性和可靠性无法保证,基于这些指标的预测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不一致。因此,基于现金流量表的金融危机预警模型的建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二、从现金流的角度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可能性
从现金流的角度来看,金融危机预警的建立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金融界的关注。一方面,现金流比利润更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收入质量,因为它干燥了利润指标中的“水”;另一方面,现金流更好地反映了企业的偿付能力。基于现金流的金融危机预警模型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国外,Beaver(1996)最早将现金流信息应用于金融危机预警,并认为现金流具有较好的预警效果。
Aziz、Emanuel、Lawson(1989)将现金流模型与Z模型、ZETA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进行比较,发现现金流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中国学者也注意到了现金流的优势,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张之旺(2004)梁飞媛(2005)周娟、王丽娟(2005)分析了基于现金流建立金融危机预警模型的必要性和优势,并进行了实证分析。但在指标选择方面,国内外研究尚未达成协议,主要包括梁飞源(2005)选择的偿付能力分析指标、财务弹性分析指标、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指标、反映企业规模指标、周娟、王丽娟(2005)选择的盈利能力指标、偿付能力指标、增长能力指标等。然而,这些指标的选择在全面性、灵敏度和预测性方面存在不足。基于此,笔者认为,在中国企业建立金融危机预警模型时,有必要考虑使用现金增量指标。
- 上一篇:基于现金增量的财务危机预警分析
- 下一篇: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