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发布日期:2023-09-20 浏览次数: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1.增强内部控制意识,改变企业领导思想,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从单位领导开始,单位领导充分了解内部控制有利于管理,不剥夺领导权利,领导重视增加人力资源投资,不断改善财务管理硬件环境。公共机构为国家管理资产,反映社会职能,加强单位负责人的会计和内部控制责任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根据《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内部控制体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负主要责任,问题不能逃避责任,从潜意识增强责任观念。
2.加强财务工作领导。事业单位领导要认真学习《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法律观念,不断提高遵守财务制度的意识,加强财务管理和依法财务管理的能力。加强对单位财务工作的领导,及时掌握单位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大力支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按照单位规章制度办事。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原则上不得兼任其他工作,确保其主要精力从事财务管理;加强会计工作基础,加强会计制度的内部控制作用。
3.加强会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教育。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财务人员不再是简单的会计,而且具有预测、决策、控制等高端功能,要求财务人员熟悉法律、财务规章制度,精通税务、审计、证券、金融、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成为业务全面、知识丰富、管理、管理的财务管理人才。理论水平可以通过学术教育和职称教育来提高。随着财务制度的不断完善,对财务人员的学历和职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那些没有接受过正规专业教育的财务人员,要迎接挑战,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会计继续教育也是财务人员提高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财务人员可以补充实际工作,扩大知识,同时,会计继续教育内容也应注重先进的财务管理知识,参与单位管理,提高会计判断、分析和预测能力,使会计人员更好地参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加强会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和专业素质,在财务队伍中普及法律知识,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加强思想职业道德教育,实行最好的制度,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主观主动性,自觉落实岗位责任;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4.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规范事业单位内部费用支付行为。经过几年的讨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实践,《事业单位财务规则》颁布实施。随后,建立了分行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新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以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国际标准。在原计划经济体系的基础上,更加原则、具体、规范地反映了事业单位发展和服务过程中资金运行现状和信息量的传递,保障了社会各项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 上一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下一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