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实证分析与实证会计研究
发布日期:2023-07-25 浏览次数:
经济学实证分析与实证会计研究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经济学研究逐渐走向定量化和经验化,形成了“实证经济学”。受此影响,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会计研究方法也呈现出实证化的趋势。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实证会计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前,各国会计理论研究主要以定性文字描述为主,研究过程注重内在逻辑。总结或演绎完成后,研究成果一般不系统验证。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经济学和金融学研究取得突破。一方面,研究对象的扩大和广义,从传统经济学的核心内容——财富——研究,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金融学中有效的资本市场假设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早期实证会计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经济学和金融学的主流研究方法也转向了实证分析,为早期实证会计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模型。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学者们在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将实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引入会计研究。
在研究会计问题时,实证会计运用了大量的经济学和金融理论。瓦茨和齐默尔曼在1968年出版的《实证会计理论》一书中指出:“本书旨在介绍基于经济学的经验会计文献的重要理论和方法。”“会计理论不仅基于以下两种基于经济学的理论,而且也是这两种理论的衍生物。这两种理论是企业理论和政府管制理论。”在本书中,作者介绍了有效的资本市场假设、资本资产定价模式、管制经济学和合同理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一些主要会计杂志,如《会计评论》、《会计研究杂志》和《会计与经济学》上发表的论文大多属于实证会计的内容。1990年发表的《实证会计理论:十年回顾》一文全面介绍了合同理论,涉及早期产权理论和后期制度经济学,其他文献涉及信息经济学、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实证会计的理论来源是经济学和财务学。
- 上一篇: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 下一篇:西方经济学和中国会计研究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