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选择中存在的问题
发布日期:2023-07-22 浏览次数:
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选择中存在的问题
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并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随着企业规模、组织结构和业务单位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及时调整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与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相匹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存在以下问题:
1.财务观念落后
大多数民营企业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发展,大多表现出强调销售和质量,但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其中,财务管理缺乏对业务目标制定的支持和约束。民营企业在制定业务时,“拍脑袋”现象普遍存在。部门领导或企业主根据自己的估计或政治意图盲目制定年度业务目标和人员预算,给财务预算带来巨大压力和风险。正是因为企业财务管理让位和管理者的权力,才出现了上述现象。
此外,民营企业的管理成本往往较高,资本管理混乱,流程复杂,预算外资金使用较多,反映了企业所有者、管理者和员工的财务观念落后。
2.家庭制度的影响长期存在
虽然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创始人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的影响力逐渐下降。然而,无论企业发展什么时期,企业创始人的家族力量或多或少都会继续渗透到民营企业的管理层中,这在我国尤为突出。在我国众多知名民营企业的管理高层中,经常可以看到创始人的亲属,如苏宁、俏江南、华为等。
家族力量在私营企业中的巨大力量将影响所有者和经理之间的代理关系。特别是在财务管理体系中,家族力量往往掌握实权,企业往往不能拥有顶尖的管理人才,因为他们在公司的发展中会遇到无形的障碍。中国的遗产继承法规和概念加强了家族力量在私营企业中的持续影响。因此,无论财务模式如何变化,创始人家族力量的影响都将长期存在。
3.模式转型不能紧跟企业发展步伐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根深蒂固。企业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不能及时调整。民营企业往往采用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权力需要适当下放和分散。企业所有者和领导者逐渐淡出日常财务管理,取而代之的是一套科学的财务指标和制度。但现实中,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在变革中,财务管理的结构似乎很快就建立起来了。然而,核心财权和评价体系难以建立。
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进行选择:当企业规模较小时,应选择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需要引进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才,建立相对系统的财务管理体系,进行适当的分散管理。当企业发展到超大规模时,应根据下属单位的更大财务自由,充分进行分散的财务管理。此外,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理念的实施是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选择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上一篇: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典型模式
- 下一篇:成本会计实务项目化教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