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高校会计制度的缺陷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现行高校会计制度的缺陷

发布日期:2023-07-08 浏览次数:

目前,在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指导下,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高校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改革发展进程加快,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然而,高校的会计业务和会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办学制度和形式的日益多样化逐渐削弱了他们对财政拨款的依赖。高校会计在会计方法和内容上出现了许多新情况。现行会计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和缺陷,需要修改和完善,确保高校资产安全。
 
现行高校会计制度的缺陷
 
现行高校会计制度于1998年开始实施,是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规范高校会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近十年来,新经济业务的增加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问题。现行高校会计制度存在诸多缺陷,不再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新环境。
 
(1)会计基础的缺陷
 
现行高校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能充分反映高校的财务收支和资产负债。在收付实现制下,高校欠缴的学费没有反映,学校资产少,资产负债无法如实反映,甚至形成无法收回的坏账。固定资产只计算账面原值,不计折旧,用固定资金计算净资产价值,必然高估净资产。同时,高校普遍通过大量借贷加快发展,更容易夸大学校可支配资源,造成虚假收支平衡,容易形成财务管理漏洞。
 
会计基础不足,收付实现制度不能如实反映高校的收支和余额,虚假资产负债必然导致虚假收支,余额不能反映实际情况。资本支出和收益支出不区分,不利于资产管理。现行会计制度难以满足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的需要。
 
(2)会计主体的多样化不利于财务状况的反映
 
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国家对高校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不实行本制度。这使得基础设施资金单独核算,学校财务会计只核算教育活动,高校内部形成两个会计主体。但是,没有一个主体能够反映会计主体的整体经济活动,这违背了会计主体的原则。教育体制的改革使得基础设施投资大多需要学校自筹资金,教育经费主体与基础设施经费主体的会计会导致高校资产账实不符。特别是高校建设项目靠学校贷款解决,贷款本息由学校财务偿还,没有体现在学校财务报表上。学校负债不真实,基础设施项目成本核算不准确。会计没有充分体现负债和潜在财务风险,不能充分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
 
(3)缺乏现金流量表,财务报告不能提供完整的信息
 
现行高校会计制度不需要编制现金流量表。现行高校的基本报表主要是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支出明细表,重点反映预算收支余额,只服务于预算管理统计数据,不能满足与部门预算比较的需要。现金流量表可以准确反映货币资金的实际收支情况。高校会计需要利用现金流量表反映货币资金的收支情况,对会计核算情况进行监督分析,弥补实支数量与列支数量不一致的不足,为有效管理提供准确多样的信息。
 
(4)会计科目不完善,不能计算教育成本
 
现行高校会计制度没有设置接受投资的会计科目,高校投资的会计处理非常随意。没有设置固定资产折旧的相关科目,固定资产只计算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违反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客观原则。债务分类不科学,长期和短期贷款不考虑使用,全部计入贷款账户会计,违反了明确性原则。
 
高校作为事业单位,不进行成本核算,高校教育成本遵循成本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基本原则,运用一定的会计程序计算收入。按权责发生制比例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记录的各种费用主要是实际支付的现金支出,不能客观反映高校的运营成本。现行高校会计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因此,要计算高校教育成本,必须改革现行高校会计制度,建立教育成本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