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管理与员工绩效评价的实施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固定资产管理与员工绩效评价的实施

发布日期:2023-06-30 浏览次数:

一、新会计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分析
 
(1)提高资产账面价值,反映真实性
 
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带动了高校教育投资。在此背景下,高校资金渠道扩大,固定资产购买能力增强。随着高校固定资产数量的增加,管理难度必然增加。在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和闲置过程中,固定资产不可避免地会损失和减值。在技术更新周期短的社会形势下,高校固定资产价值很可能急剧下降。按照旧制度,固定资产只在购买登记时记录原值,报废处置一次性完成。固定资产清算不计提折旧,导致高校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偏离。账面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和真实情况,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处理不科学。
 
(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目前,信息化手段已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得到应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提高,信息记录便利性提高。但由于旧制度不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固定资产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并不高。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普遍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缺乏权责制约制度。在购买固定资产时,高校通常只根据需要购买,容易出现固定资产使用的重复问题,容易导致资产闲置,降低资产效益。新制度实施后,高校必须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促进高校加强对固定资产状况的了解,加强对部门和科研项目固定资产购置申请的审计,制定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同时,在折旧处理方法下,高校固定资产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并体现在账面上。因此,高校在购买和处理固定资产时会有强烈的紧迫感,更加谨慎,鼓励高校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约束,明确各部门的权利和责任。此外,由于折旧的存在,高校可以有偿使用资产,减少资产闲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3)提高教育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旧制度的固定资产会计仅限于采购环节,一次性计入教育费用。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固定资产的价值会逐渐下降,价值也会发生变化。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会偏离账面价值。建筑、大型设备等固定资产的使用周期通常为多年。在存续期间,由于使用和使用方式的价值变化几乎总是存在的。如果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支出会集中在一定年度,这一年的教育成本会大大增加,而且只有这一年。新制度按平均年限和工作方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可以科学地将折旧费分摊到各个年度,实际上可以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提高教育成本核算的真实性。特别是在高校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教育成本结构越来越复杂的背景下,利用新制度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将大大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二、基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旧会计差异
 
(一)固定资产分类标准
 
在固定资产的分类中,固定资产的分类更加规范和明确。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分类有明确规定,分为通用设备、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动植物等。新的固定资产分类打破了一般设备、通用设备等资产分类的管理制度,分类更加规范、清晰、细致。
 
(二)固定资产价值认定标准标准
 
在确认固定资产方面,提高了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起点。固定资产单位价值的变化受经济发展和整体价格水平上升的影响。原会计制度不能准确确认经济环境变化后的固定资产价值。在新的会计制度下,机构设备的单位价值普遍提高。比如一般设备从500元提高到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从800提高到1500元以上。
 
(3)固定资产折旧
 
在固定资产折旧方面,新的会计制度实行“虚假”折旧。“虚假”折旧主要通过“累计折旧”和“非流动资产基金”两个主题进行。事业单位应严格把握固定资产的性质,确定折旧期限。折旧可以准确反映事业单位资产价值的消耗,避免原制度下固定资产虚假增加净资产账面价值的弊端,有效匹配实物和价值。(4)在新的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会计制度下,资产管理与员工绩效评价有关。单位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的实施为固定资产管理创造了参考条件。固定资产管理与员工绩效评价的结合,可以刺激和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
 
三、新会计制度过渡建议
 
(一)重新认定资产价值
 
大部分高校成立时间长,固定资产存续时间长,总量大,分布分散,管理难度大。同时,固定资产的使用与各院系有关,这将加剧资产管理与使用的分离。因此,在新旧制度衔接过程中,高校要对自身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收集资产购置、损失、使用、报废等情况。对于盘点清楚的固定资产,要按照制度重新认定价值,提出报废等不属于固定资产范围的资产,并根据现有资产情况进行登记。同时,高校要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降低资产价值认定和清查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明确固定资产折旧的具体方法
 
新制度只有四类折旧。在盘点中,要注意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方法和年限。主要方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此外,新制度没有规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因此固定资产的具体折旧年限应单独执行。
 
(三)区分计提方法,实现制度对接
 
总之,旧制度补充,新制度每月补充。对于新制度实施前的固定资产,高校不仅要进行全面检查,还要确定资产状态。对于新规定中符合折旧标准的固定资产,在继续使用过程中应继续增加足够的折旧。20xx年后仍注册的固定资产,按新制度的规定和方法每月计提。此时,折旧工作可以通过系统完成,工作重点作为折旧总结。
 
四、关于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强化意识和制度建设意识
 
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管理工作,必须首先引起事业单位高管的重视,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意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和前提。通过对新会计制度的研究,将新会计制度与固定资产管理相结合,制定新的管理规则。例如,建立标准化的资产采购程序,充分分析采购前,采购信息完整真实,采购后准确及时;建立资产库存小组,定期全面检查固定资产状况,做好固定资产使用记录和固定资产分析。在管理者重视的前提下,向各部门和员工发布新的管理理念和相关制度,使各单位成员成为“管理者”,实现统一使用和维护、统一绩效和管理。此外,还成立了专门的监督小组,独立于各部门、直属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直接监督和控制固定资产的采购、记录、使用和报废申报。
 
(二)利用现代技术提高管理效率
 
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管理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准确、大容量的优势,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通过信息管理,实现资产信息共享。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部门可以通过信息平台连接到固定资产管理的第一线,以达到及时、准确地理解和控制固定资产信息的效果。此外,与信息技术相匹配的是“标签系统”,即标记每个单位的固定资产,附上基本信息,制作成条形码,然后粘贴到相应的资产上,便于信息统计和检查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