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内容
发布日期:2023-06-27 浏览次数: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1)重新确立会计目标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一个亮点是建立一个新的会计目标。与以往的会计目标相比,新目标不仅可以反映部门日常经济活动的收支情况,还可以反映部门对预算的执行情况。新的预算制度明确表示,将部门的预算会计信息提供给会计信息的用户,而不仅仅是作为政府以其他公益组织的部门的日常经济活动记录。这一新目标明确了公共机构的工作性质——服务公众和社会。只有建立新的服务目标,披露日常信息,才能彻底促进公共机构角色的转变,更全面地服务公众,接受公众的监督,公益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新目标的优势在于,向所有会计信息用户提供会计信息,促进部门内部的自我净化和自我监督,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2)优化会计方法
在会计方法方面,增加了“双记录”会计方法。所谓双记录会计方法,就是在事业单位日常会计科目的资产、负债等会计业务中采用权责发生制,在收支等会计业务中采用相对简单的收支实现制。当一项业务同时涉及资产、负债、收入和支出时,采用两种会计制服,即双记录会计方法。采用这种会计方法可以保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准确性,既能反映部门的财务状况,又能反映部门对预算财政的执行情况。新天际的会计方法同时满足了计划和执行的管理要求,保证了部门会计工作的质量。维护信息的用户提供高效准确的数据信息,方便管理部门做出最有针对性的决策。同时,它不同于企业会计的会计方法,突出了公益部门的工作性质。
(3)增加会计内容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内容还包括进一步扩大会计范围,增加会计业务内容。例如,将政府持有的债券股权列为一项,可以使政府行为更加清晰,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更加清晰,国库资金的管理更加规范。改革前的预算会计制度没有具体划分国库资金的收复,但国库资金或税收的划拨会导致公益部门资金的巨大变化。但旧的预算会计制度不能详细反映政府拨款造成的资金变动,给日本部门的日常会计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容易造成实际业务登记与预算不符。纳入政府部门收支管理科目后,可以有效避免资金流通过程中联系部分的各种问题,保证部门预算会计工作的质量,保证只向信息使用提供有效准确的信息,帮助管理者做出决策。
- 上一篇:新单位会计制度下的内部控制策略
- 下一篇:改革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