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要求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发布日期:2023-06-23 浏览次数:

1、适应新公共管理模式的要求,建立政府会计制度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是在吸收企业会计改革成功经验和借鉴国际公共会计习惯的基础上,建立适合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中国特色、科学规范的管理预算会计模式和运行机制。但这与国际政府部门的公共会计有很大的不同,而不是一个标准化的政府会计制度。根据现代政府公共管理理论,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供了“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建议,总结应包括透明度、责任、灵活性、前瞻性、法律和正直五个主要要素原则;旨在倡导建立“基于市场的公共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国家资源的利用效率”。这种新的公共管理模式也指导了国际政府会计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2、引入权资发生制记账基础,充分反映受托资任和业绩。
 
目前,我国预算会计采用单一的收付实现记账基础。它有许多缺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不能充分反映政府债务、资产和财务状况。在收付实现制度下,一些政府债务(如退休养老金、征地补偿、农民工工资等),或年度连续经济事项(如本期负担,但未来年度偿还贷款本息),制度“善意”成为“隐性债务”,实质上隐藏财政风险,人为夸大政府可支配财政资源,造成扭曲的财政预算平衡错觉。
 
2.2不能有效分析政府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效果。收付实现制度以资金实际支付为成本和费用确认依据。现行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即购买固定资产的财政资金一旦支出,将始终以原始成本挂在账面上。因此,提供公共服务的资源的业绩和利用效率无法从预算会计中得到充分反映;因此,为财务处理创造机会,将资产处置与财务监督之外的财务处理分开;同样,在实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后,收到但未支付的物资或均衡拨款支付的物资因未支付而被拒绝进行预算会计,削弱了对各种财产物资的全面控制和管理;同时,收款和费用是根据实际支付时间确认的,不考虑收支项目的比例。管理当局可以根据其意愿和效用,在当期和以后人为调整收付时间,形成预算收入增加(减少)或支出节约(超支),导致年度预算余额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最终客观影响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可比性,使国家对宏观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决策缺乏相关、有用的预算会计信息。为了真正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和管理业绩,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使公众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政府的委托责任,消除上述不良现象,吸引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已成为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