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发布日期:2023-06-18 浏览次数:
1、新时期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事业单位是促进我国经济、文化、科学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部门。事业单位的科学财务管理不仅是单位本身和国家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各地区和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其财务管理仍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事业单位财务运作涉及面广,资金数量大。由于事业单位是为公众服务的公益性单位,除了自身经营需要花费资金外,还需要在满足公众物质文化需求方面花费大量资金。二是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广泛。因为事业单位一方面可以获得国家拨付的财政资金,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经营自己的业务获利。第三,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方法多种多样。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业务性质,因此在收支方面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财务管理方面。因此,只有根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与时俱进地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才能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合理利用财政资源。
二、新时期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
(1)合理利用国家资源作为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
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合理利用国家财政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在此基础上保证事业单位的稳定健康运行。众所周知,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拨款和补贴拨付。因此,管理和利用上述来源的财政资金,自然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同时,事业单位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章程和会计制度,完善单位内部监管机制,为提高国家资源有效利用率和事业单位服务质量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2)以充分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财务管理的发展目标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阶段是尽可能利用国家财政资金满足人民群众在物质文化方面的各种需求,努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社会价值。具体来说,事业单位在制定财务管理发展目标时,首先要从提高单位整体服务水平入手,以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为资金保障,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同时,事业单位要充分重视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不断进行体制改革转型,使单位自身更快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从而达到扩大事业单位资金来源、降低资金筹集风险和成本的目的。
(3)将经济绩效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
由于事业单位是为公众服务的重要国家职能部门,不可能以盈利为单位经营的最终目的。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国家职能,事业单位经营的首要前提是确保其顺利生存和长期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将经济绩效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此外,随着当前事业单位环境的日益复杂化,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不应局限于资金预算和支出管理,而应最大限度地提高财务管理目标的效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逐步形成事业单位发展和满足公众需求的良性循环,实现事业单位自身经济绩效的最大化。
- 上一篇:财务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 下一篇:新时期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实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