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税制下财务管理在公益事业单位的地位
发布日期:2023-06-10 浏览次数:
新税制下财务管理在公益事业单位的地位
加强财务管理、纳税筹划,增加实际收入,提供工作绩效[4]。公益事业单位的员工收入相对稳定。根据新税制下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有关规定,在年薪薪金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财务管理合理分配月薪和年终奖金,进行纳税筹划,减轻纳税负担,避免年终奖金的“误区”(当年终奖金在一定范围内时,由于奖金多,年终奖金适用税率上升到更高水平,增加的税额大于奖金多的现象)。由于公益事业单位员工的工资和工资相对固定,每年年初可以通过财务预算计算每个员工的工资、工资总收入和年终奖金总额。最后,合理分配月薪和年终奖金,使员工的工资、工资和年终奖金适用于较低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减少所得税,增加实际收入[5]。例1:员工月薪5500元,年终奖金12000元。方案一:公益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每月支付员工工资5500元,年底一次性支付年终奖金1.2万元,员工一年内缴纳20xx个人所得税×10%×12+1000×3%×12=2760元;方案二:公益事业单位通过财务管理将员工工资和年终奖金分配为月薪5000元和年终奖金1.8万元。年收入总额(7.8万元)不变的,员工一年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1.5万元×3%×12+1500×3%×12=1080元。例2:员工月薪4500元,年终奖24000元。方案一:公益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每月支付员工4.5万元工资,年底一次性支付2.4万元年终奖金的,员工一年内缴纳1万元个人所得税×3%×12+20xx×10%*12=2760元;方案二:如果公益事业单位通过财务管理将员工的工资和年终奖金分配给月薪5000元和年终奖金1.8万元,员工一年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1.5万元,年收入总额(7.8万元)不变×3%×12+1500×3%×12=1080元。通过以上两个例子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新的税收条件下,同样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和同样的年收入,公益事业单位是否通过财务管理合理分配月薪和年终奖金,将对员工的个人所得税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新的税收制度下,加强公益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可以增加员工的实际收入,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绩效[6]。可见,新税制下财务管理在公益事业单位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对公益事业单位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7]。
- 上一篇:企业在绿色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 下一篇:新税下公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