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同
发布日期:2022-12-05 浏览次数:
一、会计信息披露,会计主体的含义
随着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企业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和国家的宏观调控,企业会计信息必须公布,以满足这些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即会计信息的披露。会计信息的用户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宏观管理部门、企业管理、供应商、客户和公众。根据相关性,会计信息对不同的信息用户有不同的作用,但会计信息披露对他们的决策至关重要。会计主体是指以会计工作为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为日常会计处理提供了依据。会计主体包括机构、商业企业和商业银行。其中,商业企业包括中小企业和上市公司。不同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同。
二、商业银行与非银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比较
1.商业银行与非银行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不同,风险影响不同导致会计信息披露不同。
(1)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不同于非银行上市公司对披露项目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数量上,原因是主营业务不同。例如,商业银行有3万元的贷款,可能是商业银行的小额资金,不予披露。但对于非银行上市公司来说,这可能成为一个大量的资金数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是数量上的差异。
(2)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披露比非银行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更注重应收账款信息的披露。银行以存款贷款为主要日常业务,非银行上市公司以产销为主要日常业务,商业银行披露贷款信息,特别是长期次级债务及其期限条件和偿还顺序、不良贷款披露,因为这对商业银行很重要,应该披露。
(3)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披露比非银行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更注重资本流动性信息的披露。由于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依赖于资持,一旦资本链断裂,银行业务就无法进行,最终导致破产甚至金融危机。
(4)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比非银行上市公司更注重风险披露。原因是商业银行的发展比非银行上市公司更具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贷款无法收回的风险、投资风险和外币流动性风险。虽然非银行上市公司也注重风险,但用于经营的资金大多是股东,导致商业银行比非银行上市公司更注重风险。(5)与非银行上市公司不同的商业银行,将资金充足率作为直接单独的重要项目进行披露。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资金管理是商业银行所有管理活动和经营活动的轴心。如何完善资本管理体系,理顺资本关系,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和效率是每个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商业银行以资本充足率作为直接单独的指标,反映公司资本短缺,但非银行上市公司没有直接反映资本短缺披露项目。
2.商业银行和非银行上市公司受国家控制程度不同,导致会计披露不同。商业银行有一些非银行上市公司没有的披露项目,如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准备金。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由国家控制,国家控制的程度高于国家控制的国有非银行上市公司。因此,国家经常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一些项目来实现调整宏观经济的目标。所谓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按照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存入中央银行的现金存款储备。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和准备金率,国家可以调整货币市场的货币供应。
- 上一篇:中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评估方法
- 下一篇:中国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